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8 15:34:07

【重难点讲解】

一、全面认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1)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君主专制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君主专制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3.基本内容:(1皇帝制;(2中央行政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4.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

5.基本矛盾:

1)两大矛盾: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发展趋势: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发展演变历程:

1)确立(秦朝):确立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西汉):①汉初:郡国并行制;②汉武帝:颁推恩令和设置刺史,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4)发展(元朝):①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5)强化衰落(明清):①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②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6)终结:1912212日,清帝下诏退位。

7.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和决策的失误;②思想上,易形成文化专制的局面,箝制了思想,不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③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典型例题1

下面描述的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典型例题2

2009年,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真题再现】

1.(2010年,江苏高考,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2.(2010年,江苏高考,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

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