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10:05:49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她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实现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及其它根据地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样一条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高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既有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又被正反的经验所证明,涉及历史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要点

第一目“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背景。南昌起义的经过。南昌起义的意义。

第二目“土地革命”

① “八七会议”。②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第三目“红军长征”

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②长征的开始。③遵义会议。④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引导学生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得出失败的教训。然后介绍中共中央的改组、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和[历史纵横]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

2.南昌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第70页有关内容,和《南昌起义路线图》,思考问题:(1)南昌起义军队为何要南下广东?其结果如何?

2)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何意义?失败教训是什么?

补充材料一:

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根据加伦的提议,规定起义后部队的行动方向: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闪北伐。

——摘自《周恩来传》

3.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71页有关内容,要求学生联系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理解八七会议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

2)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指导学生结合《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阅读课本第71页有关内容和补充材料,并思考问题:A.毛泽东文家市决策,弃攻长沙,改向山区进军,意义何在?B.向井冈山进军,取得了什么成果?

补充材料二: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思想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