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第16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doc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可能性: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 文化 传统。近代欧洲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激起了欧洲人对 统一 的强烈愿望。
(2)必要性: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3)过程:①1951年,欧洲 煤钢 共同体条约签订。
②1957年,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欧洲 经济 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 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④1992年,签署了《 欧洲联盟 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 政治 联盟。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⑤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 经济政治 实体过渡。
⑥1999年,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4)意义:促进了欧洲 经济政治 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欧洲 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日本 实力的急剧增强,使美国面临挑战。
(2)过程:1992年, 美国 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 北美自由贸易 协定》。1994年,正式成立。
(3)目标:①短期:用15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②长期: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 美洲 自由贸易区。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北美自由贸易区:
(4)意义: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②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实现 发达 国家与 发展中 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 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1989年, 澳大利亚 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 开放 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 贸易壁垒 。
(4)中国加入: 199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意义: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 经济技术 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6)不利因素:亚太经合组织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 文化 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进程:
① 新航路 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③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影响因素:
① 交通运输 技术发展。
② 信息 技术的迅猛发展。
③ 跨国公司 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⑤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市场经济 体制。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性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 资本 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 发达 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③对广大 发展中 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必要性:关贸总协定是一个 临时适用 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 法律 性的强制措施。
(2)成立: 1995 年。
(3)宗旨: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 市场 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贸易自由化 。
(4)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 法制化 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①中国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②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③ 2001 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
①对中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②对世界: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 世界贸易 体系。
审“类型”: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历史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方法
审“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要求;从“限定语”中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审“备选项”: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准确把握选项中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
历史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方法
审“观点”:有些选择题在题干中的“主干语”部分,渗透了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观点等等。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以这些理论为指导,进行推理、论证和分析。
审“时空”:有些历史选择题还特别注重于考查历史事物的时间、空间或特点,我们要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提取出隐含着的历史信息,弄清历史事物的横向、纵向的历史时空和阶段特征,明确时空范围和特点。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