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09:45:38

 

二、知识重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无论是抗击暴风雪还是这次的四川地震,我们的温总理都是亲临现场,他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敬重。今天我们来了解受美国人最尊敬的总统之一——罗斯福。通过影片进一步了解罗斯福。

 

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外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今天我们看美国是怎样度过这场经济大危机的。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美国总统胡佛是如何对待这场危机的?结果怎样?

 

 

(生: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失败)

 

在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承诺“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

 

根据以上学习,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师生对话中逐点投影其具体内容)

 

二、实施“新政”

 

[探究1]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33,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探究2]

 

材料: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问:《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对什么进行调整?目的是什么?

(措施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目的:防止盲目竞争)

 

[探究3]

 

材料一: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问: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是如何调整农业的?根据材料一,其目的是什么?

(措施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

 

[探究4]

 

图片: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材料: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图片: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问:根据课本和提供的材料,在社会福利方面,罗斯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分别是什么?

1)举办救济;目的:稳定社会(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稳定社会(3)推行以工代赈;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创设情境]学生模仿马克思和罗斯福的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探究:罗斯福是共产主义者吗?

让我们通过刚才对话中的最后一段:“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进一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问题:(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如何理解?“新运用”又如何理解?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师生探究问题答案,逐层加深对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认识。然后得出结论——罗斯福不是共产主义者。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播放影片后学生根据提纲有针对性的看书归纳其影响:⑴直接影响⑵间接影响⑶深远影响⑷局限性。

 

[课堂讨论]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身残志坚,爱国为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本课小结]

 

列出知识线索,形成系统认识。

 

[课后探究]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