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角下的中国能源问题(转)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能源问题(转)
一、材料背景:
CTI执行委员会主席Elmen、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云龙、日本驻华公使香川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大会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肖云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代表Wanna发表了主旨演讲。Wanna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态势和UNFCCC近期的工作,强调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能源效率、减排温室气体的紧迫性,呼吁各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技术转移机制,积极促进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紧缺的挑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是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能源和环境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节能减排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本次会议对于我们综合国内外力量,探讨在国际合作的平台上,促进和交流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扩散和转移,保证我国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21世纪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应将建立节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能源问题是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的高考持续性热点。
二、考点链接:
中国古代史:(1)古代对生物能的利用情况,如体力、畜力、木材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畜力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于春秋时期的牛耕,这也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对非生物能的利用:利用水力解放人力的两个史例,东汉时期杜诗利用水力发明了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唐朝时期利用水力发明了农用灌溉工具筒车。(2)从春秋后期,人们就会用木炭做冶铁燃料。(3)西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4)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人们详细地记录了酒泉、龟兹等地石油利用的情况,用石油照明、治病、润滑甚至打仗时用于火攻。(5)宋元时期煤大量开采,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并广泛应用于冶铁炼钢。(6)明代冶炼金属,已经采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冶炼质量。
中国近代史:(7)19世纪中期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蒸汽机,19世纪后期洋务运动引进蒸汽机器生产,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起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与军舰出现,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著名的开平煤矿与汉阳铁厂,允许民族资本家投资采煤业,且资本额较大,发展较快,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方便了人民生活,又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近代史上,煤矿开采业被列强控制,中国民族工业只在轻工业方面有所发展,重工业无从发展。(8)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已的电厂,直到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电力工业仍然较落后。
中国现代史:(9)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探索时期,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成投产,石油工业发展迅速,1965年我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也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增长了70培。(10)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核能用于军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改革开放后建成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1)现在我国注意对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命题趋势:
1.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紧密结合的角度,梳理和掌握中外历史上煤炭、石油、电力等主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概况、条件、特点、作用和影响。
从结合所学史实来分析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
从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角度说明开发和利用主要能源的条件:①电力,条件:科学理论的进步,如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原理。②石油,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如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原理,原子论、分子论、无机化学等。③原子能(核能),条件:物理学的革命,如爱因斯坦的质量与能量转化理论。
从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来分析动力的变化造成人类交通运输业的面貌变化情况: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和军舰、火车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汽车、机车、船舶提供了动力,并导致飞机的发明,使人类交通运输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更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巨大发展;
联系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的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核能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变化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的使用。
2.用所学地理学科知识分析能源分布和运输路线情况,对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过去14年,但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能源的分类:一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对生物能(体力、畜力、木材等)的利用情况,对非生物能(水力)的利用情况;具体研究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中能源浪费现象,研究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加快水电建设,大力发展核电。
3.用所学政治学科知识分析在能源问题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石油等能源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定的进口量,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没快速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专题训练:
1.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年)“石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酒泉赖以获济”。《梦溪笔谈》称“酈、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颇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