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局限性的原因;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学会使用从主观、客观不同范畴,综合分析探究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学会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阅读“探索与争鸣”中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材料的过程中,感悟“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些伟大的思想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慨“思想的力量”的同时,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科学社会主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内容。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说明: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需全面理解,方能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解其科学性、实践性,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故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又与其有区别,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的材料导入。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紧随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结果,名列榜首的仍然是马克思。
提问:为什么人们选马克思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学习完本课后请你讲一讲原因。
本环节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回忆第11课内容。图片展示: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的对比。
提问:工业革命在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具有怎样的消极影响?………………………………【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