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1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儒家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对于“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问题,建议采用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于“孔子及儒学的勃兴”这一问题,建议采用阐释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对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这一问题,建议采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了解儒家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突出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作用;儒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本课,考虑问题如:“性善论”“性恶论”等,准备课堂辩论;有关学生查阅孔子生平资料,有条件的话把它制作成历史动画或者查找孔子的影视资料。
2.教师:分析学生,钻研教材、教法并写好教学前设计;准备本课所用史实资料、视频资料等
四.课堂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方法一: 在电脑上展示一段《三字经》的朗诵及其内容注释,然后问学生:你熟悉《三字经》吗?谁来介绍一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古国的文明深奥而博大,《三字经》便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其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在中华民族文化正得到大力弘扬的今天,国外一些大学把它列为东方语言汉语专业的初级读物。那么,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孔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作出什么贡献呢?导入新课。
方法二:导课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先展示这样幻灯片:1、孔子图、孔府图、孔林图、孔庙图,后介绍此人为中国惟一被称为大教育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并主张用“仁”的思想来调解和谐人际关系;他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谁?学生很容易猜出这是孔子,然后导入新课。
方法三: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及图片,提问题一: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导入本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