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同步导学
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重点、难点解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及作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内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抵抗不住洋人的坚船利炮,便决定向侵略者屈服,以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外国侵略者在与清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在与太平天国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其坚定的反侵略的态度。两相权衡,外国侵略者决定利用清政府。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求和互相利用的政策,使他们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总理衙门就是这种缓和的产物。总理衙门的建立,又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勾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侵略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了一个“五口通商大臣”的职位,办理涉外事宜,但却不是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而是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的一种非对等的机构。外国侵略者对此严重不满,他们要求派公使进驻北京,要求通过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与清政府打交道,以便直接操纵清政府。清政府作为战败者,只能适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但从近代国际关系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个对等的、专门的外交机构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理衙门的建立便是清政府被迫顺应世界潮流的一个产物。
总理衙门还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为中国的近代化起了探路的作用。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三)在如何解决内外矛盾的基础上,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创办民用工业以求自富,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其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说明了这一点。从这点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这在洋务运动过程中表现为三个严重弊端:(一)只主张学习西方某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不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商品生产,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从本质上来讲,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三)洋务派标榜办洋务是“自强新政”,但在洋务运动期间,对欧美列强却极尽屈膝妥协之能事,在对外交涉中不敢开罪于侵略者。这些都是由于洋务派封建地主阶级的本性决定的。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总之,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自救运动”,也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3.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和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的异同点
分析: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同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不同点在于两者的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必然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
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即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当一些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一上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就采用降价倾销等办法,排挤中国的商品,不少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而倒闭。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也受到外国资本收购的影响。外国资本通过中国的买办商人在原料产地广泛设立原料采购点,使中国民族工业在原料来源上面临严重的困难。
中国民族工业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下令关闭继昌隆缫丝厂,致使陈启沅被迫将厂迁往澳门。清政府还对民族工业横征暴敛。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存在着依附关系。大多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机器设备需从外国购入,技术也要请外国人指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需要由外国资本主义雄厚的银行贷款。有些民族企业为逃避封建压迫,设在租界以求“保护”。民族工业对封建主义的依赖同样很大。早期民族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这些人本身就和封建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办企业必须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和官僚的支持。因此,民族资本主义又具有软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具有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因而不可能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独立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分析:中国无产阶级是有以下特点:
①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
②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较为集中,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等大城市。从企业看,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这种集中性,有利于无产阶级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
③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就使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在未来的斗争中结成亲密的联盟。
④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三种压迫和剥削,处于经济上无钱、政治上无权的悲惨境地,因此其反抗精神更强。
由于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且具备以上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必然取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并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