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政权的对峙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
第十二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919—1949年)
第32课时 国共政权的对峙
复习本课内容要求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背景: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共产国际也要求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③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④失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北伐战争
①背景: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②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③概况:1926年7月出师北伐,北伐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军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④意义: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⑤结局: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5)土地革命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通过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6)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③主要经过: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当地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7)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②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典型例析】
例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共进一步成熟,表现在
A.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依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审题时注意此问题问的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表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始于1927年毛泽东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就已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开始长征是1934年;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有了后来的合作抗日与解放战争等。答案:D
例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