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难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本课教材主要用四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这些成就一方面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生产经营虽然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还反映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本课引言是由图画与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群神宴》图画的作者:乔凡尼·贝里尼(1430—151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圣母子》《有小树的圣母像》《群神宴》《公爵像》等,他擅长用丰富的色调刻画人物,给人以清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构图严谨;作品具有人文主义倾向。图画中展现了欧洲人对明代青花瓷的珍视。文字内容则重点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及其影响。建议教师以图画与文字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观察图画,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在世界居于怎样的地位及其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教材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为主线,阐释了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进而说明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教材首先概要介绍手工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后叙述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接着重点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手工业是本课重要概念,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有关手工业的概念、部门以及与农业的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手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铜、锡、铅等合金),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