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对比(宁夏卷)
2007—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对比(宁夏卷)
(渭滨中学袁永红提供,张丽上传)
今年宁夏考生已参加课改后的第三次高考。分析、研究、对比三年的高考试卷,对各校的高中地理教学及科学备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从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等三方面进行比较,并提出201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三年试卷比较
1、试卷结构
三年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变化。整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1-11题)44分,非选择题(36-37题)56分。
选择题: 2007年试卷共六祖,六幅图;2008年共五组,五幅图;2009年共四组,两幅图。
非选择题:(36、37题)三年的试卷都配有两幅图,单分支有所变化。2007-2009年36题分值分别是32分、28分、36分;37题的分值分别是24分、28分、20分。
2、考查的知识点
选择题:2007年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有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知识迁移—集镇)、地球运动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理空间区域定位、等温线与等压面突地阅读;2008年试卷考查点有:阅读图标判断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环境问题;2009年试卷涉及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地理计算(区时计算、经纬网图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区域特征及区域生态问题。
非选择题:2007年试卷考查点有区域空间定位、地理计算(比例尺和区时)、地形地势分析、区位分析(交通、城市、工业)并对有利、不利条件作出评价;2008年设计知识点有气候(雾的形成)、地理计算(比例尺)、区位分析(聚落和交通);2009年考查知识点有区位分析(钢铁工业、港口建设)、干湿地区的划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三年试卷可以看出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区域空间定位、地理计算、地球运动、洋流、气候、区位因素分析、环境问题等地理学科主干知识。2009年试题没有考查较难的“地球运动规律”。
3、考查的能力
三套试卷都在追求“能力立意”,每一道试题都是依据新材料、心清净而命制。通过给出具有一定阅读量的材料,结合设问,构成新的问题情境。对考纲的4达能力要求表现的很清楚。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在2009年试卷中体现尤为突出)。
二、2009年试卷特点及对今后高考复习的思考
1、2009年文综地理试卷(宁夏卷)特点
试卷总体印象是试题难度不大,图像简明,图表数量较前两年有所减少。题干表述精炼,仍以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反映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基本宗旨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不求知识覆盖面。主要特点表现:
(1)较好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36、37题)
(2)地球运动的规律部分较难的知识点在本市卷中没有涉及,计算题相对简单。
(3)选择题部分图标减少,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提高,要求学生不但会读图、析图,还要心中装有地图。如3-5、9-11两组试题实际上就是无图考图。
(4)自然地理比重有所下降,人文地理比重有所上升。
(5)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关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热点。试卷还增加了开放性试题。(37题第二问)
2、对今后高考复习的思考及建议
(1)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领会其真谛。依据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标准和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运力结合有关图像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握到问题的实处,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
(3)精讲精练,举一反三。传统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不能进行地理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训练,难以适应现在的高考。近三年的试卷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精选有地标性的学科主干知识的典型例题讲解,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就典型试题共同探讨,落实到具体知识点,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归纳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对经典试题的分析,还要分析结构、思路和方法,把握地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指导学生对一道典型试题反复推敲,落实到确定的知识点和地理技能上。教师对一道试题可作修改,从多角度改变设问的方式多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抓好空间定位,让学生心中有图。从三份试卷看,每道题都离不开图。处各种图表外,区域地图比较多。只有迅速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正确做答试题。因此要抓好空间定位的训练。世界和中国的重要区域、主要经纬线穿越的国家和地区都要通过读图、绘图训练让学生记住,真正做到心中有图。
(5)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复习实效。在我们高三的复习课堂上,往往教师成了主角,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记。教师面面俱到,生怕那一点没讲到。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我讲到了,学生肯定就掌握了,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但现实并非如此。学生上课时一听就会,看到考试题无从下手,没有答题的思路。写到卷面上的答案抓不住要点、言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阐释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今后在单元复习、综合复习或是讲评试卷,教师都应该放手让学生来说、画、讲、评,让学生充分发挥耳、脑、手、口等感官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复习教学中,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复习实效。教师在整个复习中做好指导就可以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图、析图、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