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单元学习指导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这样生产的特点是: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肥力;种植牧草饲养绵羊,而羊粪又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2)有效合理的农时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完成。
(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具体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其区位优势见下表: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条件 | 气候 | 热量充足 |
地形 | 平原 | |
水源 | 灌溉条件好(墨累-达令河,“东水西调”) | |
社会经济条件 | 市场 | 广阔的国际市场 |
交通 | 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 |
人口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 |
科技 | 机械化程度高 | |
政策 | 政策的扶持鼓励 |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的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比较见下表:
大牧场放牧业 | 乳畜业 | |
主要农产品 | 牛、羊 | 牛奶及其制品等 |
主要特点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
区位条件 | 气候温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草质优良。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距离海港近。 |
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近邻消费市场 |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分析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案例,我们所掌握的并不是这些农业地域的区位优势或生产特点,而是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的方法,考试时能够根据所给出的材料分析指定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和生产特点。
典型例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耕地类型不同个,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的差异 B. 市场因素的差异
C. 科技条件的差异 D. 自然条件的差异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我国北方主要是旱田,种植小麦、玉米等,南方主要是水田,种植水稻,这主要是北方南方的年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
答案:D。
2.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①华南的双季稻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 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 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 ①地形 ②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 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政策
【解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主导因素,不同地域的主导因素不一样。华南种植双季稻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充足,类似还有古巴的甘蔗生产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是引用黄河水灌溉的,其主导因素是水源,类似的还有干旱区的绿洲农业。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瓜果生产的主导因素。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靠近大城市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