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设计2 八年级地理上册 人教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
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
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降水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得出。
2、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来分
析。
3、我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基本要素---
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教材主
要通过阅读地图,并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呈现。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注意教学中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综合能力。
注意事项:
1、学习过程中方法要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利用地图和资料,让学生理解记忆有关的内容,避免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谈话法、讲授法
课前预习题及指导:见预习提纲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过程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 读图2.13,找出1月 观察这条线南北气温的差异。 2、读2.14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多在多少度以上?什么地方夏季气温最低? 3、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4、阅读材料,找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5、2.15图,找出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并掌握其名称和分布。 7、完成活动(一)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 读图2.16,找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分布在什么地方?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分布在什么地方?800毫米、400毫米呢? 2、总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3、阅读2.17图,我国划分了哪几个干湿地区? 4、完成活动(二)。教师进行指导 三、课堂小结: 出示板书,进行总结。 四、课堂测试 同步训练 五、布置作业 |
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阅读找出 学生找出:活动积温并了解概念 学生读图理解掌握 学生依次完成 学生依次找出 学生总结得出 学生读图得出 学生依次完成 学生回忆总结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
教后记: |
|
板书设计: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