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学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三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三课时)
主备课人 韩维吉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知道我国河湖概况和内、外流区域的分布,说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2)通过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学会读图、用图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难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课前准备:投影仪,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自制投影片,录音等。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44—46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外流河和外流区?什么是内流河和内流区?
(2) 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别是什么?
(3) 河流与湖泊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2.互动探究
活动一:(展示图片)出示“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让学生读图后回答: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地图后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议论后回答)如河流多等。
活动二:(投影)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淮河、怒江、雅鲁布江、额尔齐斯河等。
2.看一看,上述大部分河流从什么方向流向什么方向?为什么?
3.上述大部分河流最终流向何处?各注入哪个大洋?
4.上述河流中有没有不能注入海洋的?
5. 注入海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6.什么是内流河和外流河?什么是内流区和外流区?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活动三(投影)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读图后回答:
1.在图上找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青海湖等。
2.看一看,上述湖泊哪些位于外流区?哪些位于内流区?
3.什么叫内流湖和外流湖?
4.结合课文P44图片,回答:
为什么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回答:略
(承转)我国众多河流和湖泊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哪位同学来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一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补充、点评)
(承转)为此,我们要了解我国各河流的水文特点。那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呢?
活动四:(投影)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
1.四条河流分别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3.通过读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一现象?
4.结合课文P47活动题3,回答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除上述共性外,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它们与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巡回指导、提示。
(承转)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结合课文P47活动题2,
学生回答。略。
活动五:(读图) 读课文P45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后回答:
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一条河流?
②河水主要来自哪里?汛期是哪几个月?为什么?
③图中河流中下游为什么用虚线表示河道?
(学生回答)略
活动六:(阅读)让学生读课文P46内容,了解下列问题:
1.京杭运河的长度,起止点,经过的省份,沟通的河流。
2.京杭运河的作用(明确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学生回答(略)
3.总结提升
一.众多的河湖
2.内流湖和外流湖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4.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5.京杭运河
4.当堂检测
(1)根据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说出黄河、长江、珠江的汛期分别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2)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1.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48——51也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