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3 09:52:07

 

长江沿江地带(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本区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连接和纽带作用。

2.正确理解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学会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等。

4.通过对“H”型经济地带格局的认识,进一步分析本区位置的优势,从中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际联系的重要意义。

5.通过分析“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有关知识,充分认识长江对本区经济地带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活动。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格局。

2.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准备

长江流域教学挂图;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资料片:欧洲的莱茵河畔(主要介绍河流周围的经济地带);资料:有关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和意见(学生课下准备)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