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时代的脉博》参考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3 08:16:27

教学目标
  把握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形式变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因素,从物质的、观念的角度了解美术;通过欣赏分析,使学生能从更多角度来鉴别、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
  美术所反映出的社会运动与社会思潮;社会变迁对于美术风格、形式的影响;如何从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中发现其背后的社会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多媒体或幻灯器材、相关图片。
  学生:教材、纸、笔。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
  1.门神是用来干什么的?
  2.《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点出本课主题“美术与社会思潮”。

  二、作品欣赏
  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比较分析:
  1.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
  (按: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学生可能对《大批判》所使用的“文革”时期“工农兵”图像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做必要的提示,最好找几张“文革”时期的类似图像来对比。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教师最好回忆和参考一下第二单元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和第三单元第10课《通俗的浪潮》的相关内容。)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第二组:《麦积山雕塑》;
  第三组:《牡丹亭·还魂记》插图。
  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四、集体讨论
  完成“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完成这两个练习;也可以全班一起,依次完成。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补充、点评。

  五、比较分析
  出示作品《梦露》和《大宫女》,分析:
  1.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
  2.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按: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游击队女孩是一个匿名的艺术家团体,她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反映。都挪用了已经存在的图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加工;一个采用了大量复制的手法,一个则改变了原来图像的一部分内容。)

  六、总结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美术创作跟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在某些时候,社会思潮对美术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