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第4节 数值计算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23 08:39:57

一、           导入

今天上课我们先来一个速算比赛。请同学们打开D盘的“Excel练习3.xls这个文件。打开工作表“考试成绩题”,我选了我们班10位同学这次期中考试的数学、语文、英语三科的成绩,我们来算一算总分,算完了我们要统计每个同学做对的题数,我们每8个人一组,最后要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好。给你们1分钟时间,好开始。

每个小组长对比着答案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都答了几题 ,对了几题,并记录下来。然后公布结果,同学们要将最后的结果输入到工作表“速算成绩表”中。

10题全做对了的同学请举手。

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是你是怎样做的?

同学们的速算水平确实挺高的,我自愧不如,但是我却有一种方法十几秒钟就能全做完,而且准确率几乎是100%。不信的话,我们找一位做的最快的同学来跟老师比一比。

二、新授

怎么样,老师没骗你们吧,想不想学这个法。

这个方法就是使用公式和函数来进行计算。这是Excel提供的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Excel 的第四节 数值计算

1、公式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将比赛的结果,答出的题数和答对的题数输入到工作表“速算成绩表”中,现在我们来算算你们的得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5分。同学们要先算出做错的题数,再算得分。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老师刚才用的公式法完成这个任务,有没有困难?

生答:有困难

王政元同学你说,你有什么困难?

王政元同学说,他不知道公式怎么写,不知道公式的格式?

同学们回想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写的?

唐骏同学你来告诉他。

板书:=B3+C3+D3

回答非常好,公式就像你在做数学题一样,也就是对数据进行计算的算式,它是由等号开头,等号后面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操作数可以是单元格的名称、数值等。像这里的B3就是单元格名称。

还有什么问题?

李玲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李玲同学问刚才老师往下拖是不是用的前面学的自动填充功能?

老师刚才用的是公式的自动填充功能。我们前面学的是数据的自动填充功能,操作方法一样,同学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它们有没有区别?

师:下面请大家各自结合教材和讲义上的内容,操作计算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一会讨论的时候,再请教其他同学。

第一步: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

第二步: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可以由其它小组的同学或老师来解决。

姜文,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刚才在自动填充的时候,发现公式,到了下面的单元格时,公式自动就发生了变化。

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在E3单元格中,公式是=b3+c3+d3,而到了E4单元格时,公式就变成了=B4+C4+D4了,那有的时候不想让它变怎么办?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明姜文同学看书的时候动脑了。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张玉青同学

生:如果不想让它变,我们可以在行号和列标的前面加一个“$”符号。象刚才的公式我们可以写成=$B$3+$C$3+$D$3

师:回答非常好,如果公式中包含单元格名称,我们就说公式引用了单元格。例如在刚才做的题中“=B3+C3+D3”中引用了单元格B3C3D3。那么这种引用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引用?

对,相对引用。这种引用,在自动填充公式的过程中,会随着使用公式位置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这正体现了Excel 的智能化。那么像刚才张玉青同学写的“=$B$3+$C$3+$D$3”叫做什么引用?对,绝对引用。在自动填充的过程中,会不会变,对不会变。那如果我这样写公式“=B$3+$C3+D$3”叫什么引用?对,叫混合引用。

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都很认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都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了,算出了速算比赛的得分。我们平日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试,每次考试完后同学们都急于知道成绩,不只想知道自己的总分,还想知道每科的最高分、最低分、还有平均分,看看自己每科都排在什么位置上。平时都是老师来完成这些工作,今天你们来完成这个工作。

要求完成这个工作用函数的方法,有没有知道什么是函数?

对,我们可以把函数看成是一个预先定义好的内置公式,利用函数比公式更快更方便。

先想想完成这个工作都有什么问题?

不知道函数怎么写?

象刚才的求和,用公式法是这样写,用函数就可以写成这样。

板书:=sum(B3:D3)

sum是求和函数的名称,在函数后面必须跟随圆括号,圆括号中是单元格的区域。

请同学们打开工作表“考试成绩表”用函数法计算总分、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结合教材和讲义上的内容,来完成这个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个标记,等会讨论的时候让其他同学来帮你解决。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完了,老师再给你们布置个任务,打开工作表“降水和气温统计表”

好,下面我们还是先小组讨论,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

同学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来帮你解决。

李菁同学说,工作表“降水和气温统计表”那个题不会做。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题。

先来看一下全年降水总量,同学们说这个题用什么函数?

对,求和函数

李菁,那你用上个题的方法不行吗?

做不出来。这个题与上个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也就是说,前面我们做的题用一个区域就能表示出来,而这个题,1~6月份在B3G3这个区域,7~12月份在B6G6这个区域,是两个不连续的区域。

有没有知道怎么做的?

朱隆隆同学

第一个求全年降水总量公式 =sum(B3:G3,B6:G6)  B3G3是第一区域,B6G6是第二个区域,它们之间用什么隔开?对,“,”。

再给你们2分钟时间,整理一个刚才做的题。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在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的很认真,在在你们自己的努力下,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还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收获,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怎么样?(同学们的热情很高)

1组的同学说,他们学会了用公式法计算,和用函数法求和、求平均值,求最高分、最低分等。

2组的同学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考试中我们就可以帮助老师完成分数的统计。

2组的同学说的非常好,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别人,同学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德。

4组的同学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收获。函数的使用除了像公式一样直接输入,还可以使用粘贴函数,用菜单来完成。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较好地掌握了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一部分知识,但是会运用公式和函数仅仅是个开始,在Excel广阔的知识空间,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它需要我们用勤奋、用智慧、用创造去开启未知领域,用它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类的发展,那么就把我们今天这节课做为明天理想之光的星星之火吧!

 

 

 

 

 

讲义:

一、公式

1、公式的格式

公式是在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算式,它由等号开头,等号后面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操作数可以是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数值、函数等。公式中常用的数学运算符有加号(+)、减号(-)、乘号(*)、除号(/)、乘方(^)等。

Excel中的数学运算符的运算顺序与它们在数学中的运算顺序相同。

2、公式的自动填充

在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后,若相邻的单元格中需要进行同类型计算(如各行数据均需要求合计),可利用公式的自动填充功能来实现。做法为拖动已使用公式计算的单元格的填充柄进行自动填充。

3、单元格的引用。

如果公式中包含单元格地址,我们就说公式引用了单元格。例如,公式“A1+B1”引用了单元格A1B1。单元格的引用分“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1)相对引用

相对引用表示某一单元格相对于活动单元格的相对位置。引用时直接使用列标行号的地址表示,此种地址称为相对地址。如在C2单元格输入“=A2+B2”,则自动填充至C3C4时,公式自动变为“=A3+B3”和“=A4+B4”。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地址发生了变化。

2)绝对引用

绝对引用表示某一单元格在工作表中的绝对位置。引用时要在行号和列标前加一个“$”符号,引种表示称为绝对地址。如在C2单元格输入“=A2+$B$2“,则自动填充到C3C4时,公式变为“=A3+B2”和“=A4+B2”。由于公式中单元格地址B2的行号和隐晦标前引用了$符号,所以单元格地址B2未发生变化。

3)混合引用

混合引用是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混合使用。如B$2B是相对引用,$2是绝对引用。称B$2为混合地址。

二、函数

1、  函数的格式

1)前面必须加“=”,然后以函数名称开始

2)函数名称后面必须跟随圆括号。

3)圆括号中执行运算所需的参数,多个参数用逗号隔开。参数可以数字、文本或单元格区域。如SUM(A1:B6)   MAX(B3:G3,B6:G6)

2、  常用的函数

1)求和函数   sum(指定区域)

2)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指定区域)

3)求最大值函数  max(指定区域)

4)求最小值函数  min(指定区域)

3、函数的自动填充

 

 

 

 

反思:

本节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1、要注重小组合作

    新课改指出,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伴表达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发展。本节课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但是缺少小组内的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很少会去请教小组内的成员,在今后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愿意合作,学会知识。

    2 环节设置应再合理有效

    本节课内容多,学生学的东西很多,在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对于差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应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设计更加合理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