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实录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23 08:40:3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语句、主旨等方面揣摩、品味文章特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衬托主题的作用;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一、导入:

1、师:请同学们坐好,听老师讲个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村子有一个很古老但又很残酷的规定:人到老年生活不能自理时,就要由子女送到深山老林中将其埋葬,以此来减轻对家庭对社会的负担。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年老体弱,身体多病,村里人要求她的儿子将他送走。于是儿子背起母亲朝深山走去。只见每走一段路,母亲便要求儿子停下,并折断路旁的一根树枝,儿子对此不解,便问母亲:“为什么要折断树枝?”母亲轻轻抚摸儿子的头说:“怕你回来不认识路,给你做个记号!”儿子被母亲深深打动了,掉转头,背起母亲走回了家。从此以后,这个村子的老人再也没有被送走的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不管遇到什么事,母亲都会帮助我们克服!

生: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很好!亲情是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逾越的鸿沟,父母养育了我们几多艰辛,几多不易,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节课就让我们搀扶起这“重如山,柔如水”的父母之爱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生字?(点名读、齐读)

二、听文入境(整体感知)

师:听读课文,感受情境。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屏幕显示)

1、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2、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听完课文朗读录音,一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

师:看屏幕,快速抢答问题:主要人物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点名回答

师: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的词来回答)

生:分歧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是怎样的“分歧”吗?

生答

师:结果呢?

生:一家人在田野中温馨的散步。

师:你从文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温馨的、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

三、走近人物,感受亲情

师:我想,这样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一定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再次速读课文,去真切感受每个人物!

            是一个             的人,因为                           

生:我是一个孝顺的人,因为我在母亲和儿子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走大路。

生:我是一个关爱母亲的人,因为母亲不愿出来散步,我劝母亲出来。

师: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

生:为了母亲,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要母亲出去散步?

生:因为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很美。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外面的景色真的美?谁来读读?

师: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师:内容找得完全正确,可是坦诚地说你读的一点也不美!谁能来美美地读一下,读出春天的昂然生机?(生读)

师:读得怎样?谁来评评?

生:我认为他读的语速过快了,破坏了这段景色的美感,应该把语速再放慢些。

师:好,那你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那么“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生(齐声):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我们出来散散步吧。

师: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生: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一下筋骨,会好些的。

师: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母亲,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来散散心吧。

师: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这就叫做用环境描写来衬托文章主题。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读得真好!所以我应该说是一个孝子。我们继续分析其他人物,我的妻子呢?

生:我的妻子是一个对我言听计从的人,因为文中说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言听计从这个词不太好听,其实也就是说我的妻子是一个贤惠的妻子。

生:我的妻子是一个疼爱儿子的人,因为最后她背着儿子!

师:那我的儿子呢?

生:我的儿子不够听话,因为在散步的时候他不顾奶奶要走小路。

师:但是当我做出决定“走大路”后,我的儿子有没有表示反对?生:没有。

师:所以其实我的儿子还是很听话的。

生:我的儿子很聪明可爱,因为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那我的母亲呢?

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年老体弱的人,因为文中说她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生:她是一个疼爱孙子的人,因为奶奶最后改了主意要走小路。

师:是啊,奶奶原本想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但是最后还是为了小孙子改了主意要走小路。可见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慈爱、关心小辈的人。

师:可见,正是由于这一家人的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才营造了这样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细细品味,虽故事简短,但读来却给人感觉如沐春风,如浴阳光,原来文章中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这几个人物,还有那饱蘸了亲情的文字啊!

四、品中悟情(品味语言)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喜欢的文字(屏幕显示),先自己品读一遍。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生讨论后交流。

师:相信每个同学肯定也有自己非常欣赏的段落,读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

生: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想问问最后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加起来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师:说得太好了!正如你所说的,这个世界是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中年人既要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还要肩负着抚养后代的义务,就像文中的“我”和“妻子”。这句话足以看出中年一代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让我们一起齐声朗读最后一句,感受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读得我不是很满意。要注意“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字,第一个字一定要拖长,轻轻地,柔柔地,把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读出来。再读一遍!

师:这次读的非常好!作者只是抓住了生活中“一家人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凡的小事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深沉真挚的爱,表现了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主题。这种写法就叫做“以小见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生活中十分平淡的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

五、美文欣赏

师:配乐朗读《一碗馄饨》。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哪些触动?

生:母亲总是对我们这么关心,可是我们却不懂得去珍惜。

生: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她从不求任何回报,却总是一如既往地爱着我们,照顾着我们。

师:是啊,母亲对我们的关心总是时时刻刻的,朋友给了我们一点好处,我们往往感激不尽;可父母给了我们一生的幸福,我却没有一丝感恩之意。带上感恩的心情,把你对父母的爱倾注笔端,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生: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老师也非常激动,我也想对我的父母说说心里话。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看到父母日渐憔悴的身影,看到已然悄悄爬满父母额头的白发,我内心的忧虑也随之愈来愈浓,愈来愈重。我忧虑父母年事渐高,体质日益欠佳;我忧虑无情的岁月给了父母太多的蹉跎;我更加忧虑自己回报双亲养育之恩的时日越来越短!爸爸、妈妈,我曾说过“今生能成为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那么请求二老能陪伴女儿在这条幸福的路上走得更远,更远……

六、欣赏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师结束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懂得感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懂得回报,让我们对全天下给予了我们无限关爱的父母道一声:一生平安!

 

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作者选取了一件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表现了这一家人相亲相爱,突出了“尊老爱幼”的主题。基于文章的主旨,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就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真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态度作为本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下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老师,今天上完课很多同学都哭了。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结合着整堂课学生的表现,我认为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实现了!

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合理,比较成功的。整堂课分为:听文入境(整体感知),走进人物 感受亲情(感悟主旨),品中悟情(品味语言),美文欣赏(拓展延伸)这几大环节,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特意安排一个感人的故事导入,学生的情感马上被拨动起来,很快就融入了文中的情境之中;由分析人物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文中一家人如此和谐的原因,从而悟出文章主旨。这一环节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对于环境描写作用的教学。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我特意添加了一个小环节(由我扮演母亲,学生结合出示的初春美景的图片劝我出去散步),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既感受了我的浓浓孝心,而且真正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品中悟情这一环节重点是对文章语言的品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全部世界”的含义,巩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了解了内容,理解了主旨,再此基础上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美文欣赏环节安排的两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二是学生自己写出心里话,旨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会亲情。总之,对于教学环节的安排,自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电教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课文朗读录音,美文欣赏、真情流露环节的背景音乐以及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设置,对于调动学生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尽力保持着昂扬的激情,尤其到了“美文欣赏”以及“真情流露”环节,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入进去,自己俨然已经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在接受着美的教育,在倾诉着自己的心声,真的感觉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教师自己的全身心投入,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起来。

不可忽视的朗读教学。作为一篇美文的教学一定不能丢弃了“美读”。教学中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听读,朗读,默读,齐读,学生在美读过程中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虽然,这节课有设计合理之处,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我认为大部分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不是太高;“品中悟情”环节,处理得不够细致,当有学生提到了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之后就匆匆结束;最后的交流心声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只交流了3位同学,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时间进行展示,给学生留下了遗憾

总之,这堂课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