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8-22 07:22:55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判断、倒装、省略等文言句式;

      2. 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策略及根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

      3.学习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5.认识青年时期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非凡才能,并能从中受到教益,发愤图强,不断地去开拓自己的未来。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文章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战略方针及其根据,把握其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预见性。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战略方针及其根据,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读准字音,特别是下列划横线字的音,并且解释这些词语。

     ①欲大义于天下    ②由是先主遂亮      ③因人       ④汉室倾颓     ⑤孤不德量      ⑥好为《梁父吟》  ⑦天子诸侯    ⑧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⑨将军既帝室之信义著于四海

      2. 快速翻阅《三国演义》(如果先前没读过,可读书的简介、目录等),大致把握课文背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二)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 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

    (四) 解释重点实词,掌握重要句式。

      教师注意强调特殊句式的翻译,如:
      1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写刘备三顾茅庐,着重写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

    (六)作业:熟读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实词

      二、内容分析

      1、分析刘备见诸葛亮的背景。

      上节课,我们把《隆中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大意做了一个疏通,同学们基本上能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隆中对》这篇文章选自史书《三国志》,是《诸葛亮前传》的一部分文字,是节选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有的地方也作《草庐对》。

      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这篇人物传记塑造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光辉形象:诸葛亮。要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我们首先谈谈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备,当时刘备正在做什么呢?文中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时先主屯新野”同学们现在放飞自己的想象,让我们的心去贴近古人的心,设想、研究一下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这个小地方的刘备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明确:“时先主屯新野”这简短的六个字,却含有丰富的内容,我觉得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的刘备,他的心不应该像湖水一样平静,而应像海水一样波澜起伏,我觉得他很伤感、焦急、苦闷。

      刘备和其他的割据势力一样也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起家的,他也有兵有将,但他兵少,只几千人。当时,他算不上割据势力,为了生存,只能依附他人,他先投靠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后投靠刘表,刘表不能容纳他,把他派到荆州边塞的小城新野,他的前半生,到处流浪,一筹莫展,所以他很伤感,感叹自己一事无成,有几句诗比较贴切的勾勒了他前半生的经历,同学们听老师读一下:“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做羁旅”他连家都没有了,混到了流浪汉的地步,所以他很伤感。

      他也很焦急,心急如焚呀,因为他是有志向的人,曹操评价刘备是“人中之龙”,只是生平“未尝得水”他的志向在本文流露出来了:“欲信大义与天下”也就是要兴复汉室,可当时是二分天下的形势,他想兴复汉室,希望很茫远,所以他又很苦闷。

      他伤感、焦急、苦闷,他是英雄,但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壮志难酬,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拜见了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翻言语让刘备豁然开朗,下面我们看诸葛亮说出了怎样得对策?

     2、重点段落阅读并思考

    (1)、 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

     明确:这个对策的核心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 隆中对策得核心规定了在内政方面应怎样?在外交方面应怎样?在进军路线上应怎样?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在内政方面应“内修政理”;

      外交上应“外结好孙权”;

      将来进军路线是:出秦川,向宛、洛。

      这些战略方针非常难得,但方针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那就是先找个家,而诸葛亮认为这个家应该安在荆州和益州。

     诸葛亮这个英明的决策不是随心所欲的异想天开,而是在准确的分析天下形势的情况下做出的,他先分析了四个割据势力,

      北方的曹操: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结论:“不可与争锋”

      江左的孙权:地理优势:“国险”

                 内部团结:“民附”和“贤能为之用”

                 结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荆州的刘表:军事优势: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

                  弱点:其主不能守

      益州的刘彰:经济优势:天然的粮仓

                  地理优势:自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地势险要。

                  弱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还分析了刘备:政治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除此之外,刘备一无所有。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北方、东方、荆州、益州都是成就霸业的地方,可是刘备夺取北方行吗?好象不行,是不是可以发扬一下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的英雄主义精神呢?好象那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清醒的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避其锋芒,击其弱处,先取荆州后取川。

      隆中对时,诸葛亮才26岁,却准确的把握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对未来做出了天才般的预见。后来,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现充分的印证了诸葛亮的英明,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现,就没有蜀汉政权的建立,隆中对策后来被定为蜀汉的国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政治家的远见和军事家的谋略。

      四、小结 :

     诸葛亮的一番“隆中对策”,深刻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各方面形势,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统一天下的策略,向我们展示了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远见卓识和过人才干。“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

     同学们如如今正值花样年华,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文知识,将来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一展抱负,报效国家。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全文。

     2.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刻画方式写写你的同桌。

     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是不太牢固,文言语法是较为薄弱,但我们只能采取“疏”而不能“塞”,不然真会闭塞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之路。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只有从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在抓教学基础的同时,还要紧抓课堂魅力。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