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30 18:38:26

3.大家一起来修改 在全班展示的作品,首先请所在小组评一评,然后全班同学再来评价修改.

总结:今后大家要知道,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

课后学习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尝试对作品进行多个维度的解读,不能人云亦云。

 

 

综合学习和探究

教学目标

1、评论一部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2、了解如何挖掘作品含蓄的内容后面隐藏的思想;

3、学习如何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用投影打出如下探究问题

1、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了几篇评论文章后,你是否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说出来和同学交流,如果没有,听听同学们的见解。

2、评论一不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雪》四人谈中,几位作家对《雪》的理解和鉴赏,既有许多共同的认识,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请你联系课文说说,有哪些共同的认识,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3、这几篇文章中有些内容的表达十分含蓄,言尽而意未尽。比如:《读<雪>需要联想》说“在雪的背后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了”,可是“那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说。《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似乎只是在评论鲁迅先生的人格,作者对《雪》中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石怎样理解的呢?似乎也没有说。你能根据自己对有关文章的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吗?

4、好的文章,既要有宽阔的思想境界,也要锤炼字句,重视表达。从鲁迅的《雪》及相关的四篇评论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辑录在一起并反复诵读,体会起表达的好处。

二、阅读相关文章思考上面的问题

1、带着这些问题看书。

2、把自己的想法用简要的语言记录下来。

3、准备好小组在小组中发言的内容。

三、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对这四个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在组内解决。

2、把疑难问题,或解答得不够完整的问题作为小组内问题拿到大组交流。

三、大组讨论交流问题

第1、4个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研究问题2、3文章相关内容要去重点学习。明确如下:

第2题:这四位作者对《雪》的理解和鉴赏,尽管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认识。这共同的认识是:《雪》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表达(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绪,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四位作者的见解又是不尽相同的。王蒙《读<雪>需要联想》,认为鲁迅的内心世界“深刻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矛盾”,也就是说这种内心世界是鲁迅灵魂的“软弱和坚硬”的体现,着眼于鲁迅的性格特征。斯妤的《简洁而精纯的雪》尽管谈的只是《雪》的语言特色,但斯妤的原文《我读鲁迅先生的<雪>》来看,她认为“江南的雪”表达了鲁迅的“欢快的情绪”,而“朔方的雪”表达了鲁迅“悲壮的心理”。而李允经的《<雪>的独特之处》,认为鲁迅抒发了“渴想暖春,渴求光明;憎恶严冬,憎恶黑暗”的思想感情。

在这四人中,王蒙与黄蓓佳的见解属于一类,都是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谈的,他们都认为《雪》体现了鲁迅的两种性格特征。但王蒙认为两种性格特征是:“美艳而又不免脆弱的童年、青春与坚强又不免孤独的战士和公民”。而黄蓓佳认为这两种性格特征是:“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前者着眼于时代特征,后者着眼于人性特征。这又是同中有异。斯妤和李允经的见解又都属于一类,都是从“景语皆情语”的角度谈的,他们都认为《雪》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斯妤认为鲁迅对“南方的雪”“朔方的雪”都是赞美的,而李允经却认为鲁迅对“南方的雪”是赞美的,而对“朔方的雪”是憎恶的。这也是同中有异。

第3题:这些问题看似没有直接回答,其实都在文中间接地有了解答。《读<雪>需要联想》认为“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就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表现的“时代和社会的矛盾”;《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在评论鲁迅先生人格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南的雪的理解,认为江南的雪寄托了鲁迅对故乡和美好童年的牵挂,表现了他灵魂中柔软的一面,朔方的雪,因为他是一个斗士。

第二课时 作文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雾、霜、雷、雨等),以这种自然现象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最好能对所描写的某种自然现象寄托独特的感受,写作中要努力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得不满意,可以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请几位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简要评论。

2、风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散文诗不少于300字,其他形式的诗歌不少于16行。

写作指导:

第一题:1、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思维分析事物与问题的能力;(重点)

        2、倡导学生运用多样化思维知道自己的写作实践,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概念介绍

要展开联想和想象需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又叫多向思维或辐射性思维。

请你来思考:

你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有一天,你在路上捡到一个漂亮精致的眼镜盒,你很想知道眼镜盒里面装着什么,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它。于是,你不停地想象。那么,眼镜盒里面究竟可能有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的奇思妙想。

1、学生思考并发言:

2、教师进行勉励性总结,并结合下面的一则材料引出本课探讨的主题。

我国曾经召开过一次研究创造的会议,会上,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拿出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什么用途?现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有三十多种,村上信雄自己证明有三百多种,大家为他热烈鼓掌。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些曲别针可以有亿万种用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有相同的质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它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多少种新物质;曲别针可以变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