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上)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七篇古诗文均是经典名篇,又是中考必考篇目,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六篇文言文,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宗旨是共同的,即要求学生能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古文中精辟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古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的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最后,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古诗也同样要进行诵读训练,熟读成诵以增强语感。让学生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本单元同时也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所以要重视复习与归类整理工作。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对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帮助梳理和共同探究。
以下是重点实词、重要句式整理:
篇名 |
重要字词 |
重要句式 |
曹刿论战 |
师 伐 间 鄙 安 败绩、牺牲 加 孚 福狱 可以 一鼓作气再 盈 |
1、“所”字结构(衣食所安) 2、宾语前置句(何以战) 3、省略句(可以一战) 4、“……也”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讽 修 服 窥 旦日 明日 急 面刺 谤美 私 蔽 门庭若市 时时 |
1、“……也”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者……也”式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状语后置句(皆以美于徐公) |
《孟子》二章 |
得兼 舍生取义 甚于 是故 恶 豆 蹴 羹 何加 穷乏 本心 畎亩 举 苦、劳、饿、体肤 空乏 所以 动心忍性 法家拂士 |
1、“所”字结构(所欲) 2、“……也”式判断句(鱼,我所与望也) 3、状语后置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
愚公移山 |
仞 且 惩 迂 室 毕力 杂然 曾 诸 尾 毛 彻 穷匮 亡 |
1、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2、固定结构句(如太行、王屋何) |
出师表 |
秋 疲敝 盖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意 作奸犯科 是以 简拔 裨补缺漏 性行淑均 晓畅 卑鄙 猥自妄屈 感激驱驰 夙夜 察纳雅言 |
1、状语后置句(试用于昔日)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俄顷 漠漠 丧乱 广厦 寒士 突兀 |
|
课时安排:《曹刿论战》2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时
《<孟子>.二章》2课时
《愚公移山》2课时
《出师表》3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课时
《综合实践与探究》4课时(含作文)
《诵读欣赏》1课时
名著阅读4课时。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能对照注释,通过查阅工具书,通译全文,梳理和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了解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5、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