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订鬼》 文言文八步讲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1-14 18:01:00

一、作家作品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历任郡功曹、泊巾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口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天地合气,万物门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指出天地、阴阳不生不死,初步接触到世界无限性问题。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未死,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死》),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著作有《论衡》。

二、背景链接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三、谋篇立意
本文力图从心理方面解释人为什么相信有鬼,有事实根据,有合理分析,表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段文章紧紧围绕“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个中心,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流俗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

四、文白参读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⑴:提出并阐释论点
1自然段:第1句正面提出论点。指出:人们说“有鬼”并不是“人死精神为之”,而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接着第23句用设问引起阐释,以下几句说出了道理:

人生病了就会产生忧郁、恐惧的心理,就会看见“鬼”出现,因为忧郁恐惧就会有许多思念想像,也就会产生许多虚幻的影像,于是“鬼”就出现了。本段中,立论开门见山,阐释追根溯源,层层递进,干净利落。
第二部分(2):举例论证,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

2自然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进而证明“人病见鬼”,举此二例是用“二者用精至矣”和“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以达到举其同类证明其正确的目的,也就是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非有鬼,而是人生病时的“思念存想”所致。诚然,伯乐所见的并不全是马,庖丁所解的并不全是牛的部件,而之所以“无非马u4‘不见()牛”,是“用精至矣”。由此可知,与二者相类似的“人病见鬼”,当然也是“思念存想”所致,论证是有说服力的。
第三部分(3):分别从病人的心理、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人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证明了“鬼”是不存在的。

3自然段:本段可分为二层。一层(开头至“妄见之也”)照应第一段“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二层(以初疾畏惊至结束)分析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所见“鬼”状态各异,从而也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文章的推理合乎逻辑。“病痛”则“恐惧”,“恐惧”则“妄见”鬼;生病就会“存想”,“存想”就会“虚致”,这就证明了“鬼”是不存在的,照应了第一段“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第四部分(4):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来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4自然段:这一段再次强调了“念”和“想”,人生病了,久卧病床,不免胡思乱想,有时产生虚幻,这些虚幻从目、耳、口表露出来,就是所谓的“鬼”的形、声、言。还强调了“畏惧”,病人独卧一室,不免产生“畏惧”,这就会梦见人在按压自己。以上内容,再一次证明了所谓“鬼”是病人痛苦时的精神所致。
六、知识盘点 

 
七、作品鉴赏 

1.论点鲜明,有理有据。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第二段举出知名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第34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作者的这种写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加以运用。

2.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如第三段中的“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照应第一段中的“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第三段中的“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照应一段中的“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这种前后照应的写作方式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八、练习解答
一、当时流行的认识是“人死为鬼”“人死精神为之”,鬼是存在的。王充的认识是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鬼是不存在的,“非人死精神为之”。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人死了,生命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前就否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二、1.害怕就会想得多,想得多眼睛就会看见不实在的东西。
2.他们二人都是精神集中到了极点。

3.生病痛苦产生恐惧,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
4.醒时见到的、睡时听到的,都是因为精神作用;害怕和想像,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三、略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