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案2(苏教版必修5) 高三语文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09 09:42:45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和能力: 
1、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2、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放手,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从达尔文那里了解到了人类从哪里来,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人类要向哪儿去。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说法,我们人生病了是不该去治疗的。因为这有违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是不应该长生不老的,否则人类将不能优化,停止进化。但人这种七情六欲丰富,贪求颇多的生物是无法停止自己的追求与摸索的。比如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追求长寿、健康与青春永驻。现在人们对长生与不老的追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加强营养与娱乐精神等外围层次,而是深入细胞,去研究控制人类生老病死的基因,以期从根本上参透人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人类于l990年lO月,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美、德、日、法、中六个国家参与其中。
二、请阅读全文,弄清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将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1、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找出每段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
  讨论关键词:
  第1段:  “重大工程”“科学计划”
  第2段:  “具体目标”“基础”
  第3段;  “意义”
  第4段:  “第一是规模化”
  第5段:  “第二是序列化”
  第6段:  “以序列为基础”“特点”
  第7段:  “第三是信息化”
  第8段:  “第四是医学化”
  第9段:  “第五是产业化”
  第l0段: “第六是人文化”
  第ll段: “冲击”
  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
  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
  第14段:“隐私”
  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
  第l6段:“知情权”
  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第l8段:“基因安全”
2、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l l—l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ll一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其同财富,人类在运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
3、(1)请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个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3)从文中找出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影响的句子。
4、讨论: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5、本文能把深奥的学术报告写得通俗易懂,得益于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请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品味其妙处。
    下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l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三、你有在其它地方接触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信息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杨焕明,l952年lO月6曰生于浙江温州。l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矾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l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人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l%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不久前他们又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进行测序,在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