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教案
一、谜语导课,梳理知识。
1、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那你们知道都有什么风呢?
大风、狂风、龙卷风、春风、微风、寒风、秋风。。。。。。
那么关于风的四字词语你知道几个?
3、我们还背过许多关于风的古诗名句,给大家背几句吧!唐朝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朝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师质疑:风可以写,可以说,可以听,那么风可以画吗?今天就学习一篇关于风的文章《画风》。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风怎么画?谁在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认准生字,读通句子。
谁在画风呢?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
宋涛 陈丹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忽 显
宋涛 陈丹 赵小艺 忽然 显得 雨丝 旗杆 眨眨眼睛 风车转动 斜斜的雨丝
认读。
3、刚才同学都很能干,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也读准了。是哪个字啊,(生齐:杆)教师板书:杆。课文中说的是(旗杆),你们见过旗杆吗?升国旗的时候,旗子在高高的旗杆上。教师板书:旗杆 田野中的电线杆也是高高的,所以也念杆。教师板书:电线杆 我们的笔是很短的,所以要念杆(第三声) 还有枪杆也是短短的,我们也念(生齐)
4、读句子: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在草地上画画。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5、学生分段读课文。现在同学们知道谁在画风了吗?
师板书:宋涛 陈丹 赵小艺
三、深读课文,合作解疑。
1、风怎么画得出来呢?看书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办法,找一找,画出来。
出示句子: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读好句子。
2、反复读句子,请大家想想他们画出风来了吗?
可是这些句子当中都没有出现风啊?谁来告诉我?
生:我从弯弯的小树中感受到了风,是风把小树给吹弯了。
师:你理解的真好,读一读吧。
生:我从斜斜的雨丝里感受到了风,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
请大家自己读读,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就请你读重点。
大家体会的不错,为了让大家说的更清楚,更有条理,请看句式说话。
句式练习: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读小诗: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地转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3、总结: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他们分别画了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来表现风,真是聪明的孩子。板书:旗子、风车、小树和雨丝
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想对赵小艺说,你真聪明!能想出两个画风的方法。
生:我也要对赵小艺说,你是最先想出怎么画风的,真了不起!
师:都对赵小艺说吗?有没有想对别人说的?
生:我要对宋涛说,你一开始不会画风,但是你注意观察了,也会画风了。
生:我要对陈丹说,你一开始认为风看不见画不出来,可是后来你也发现了可以用弯弯的小树来表示风。真爱动脑筋!
四、练读对话,拓展延伸。
1、分角色读课文。
2、小朋友,你们愿意做个爱思考的孩子吗?你有什么好办法画风呢?
学生说,老师板书。
按句式说: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
有的学生说画了风筝,辫子,气球、红领巾。。。。。。可画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小花在点头;风巾的柳条随风摆;风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船帆、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3、再次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了今天的课文,知道了这么多画风的方法,你能试着改编这个谜语吗?
(旗子)见它(飘扬),
(风车)见它(转动),
( )见它( ),
( )见它( )。
五、复习生字,概括内容。
今天收获真大!我们还能把这篇故事改编成一首诗呢!拍手读一读吧。
宋涛陈丹赵小艺, 喜欢画画在一起。
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
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
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
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六、布置作业。把创编的谜语或诗歌写在日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