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之二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
生: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
生:(齐)野兔。
师:“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来。
生:树桩。
师:“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
生:坐在……旁边。
师: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妙在不径直点明,却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此开课体现了精心安排又不着痕迹的教学艺术。]
师: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板书:坐等)
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
(板书:白捡)
师: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
生: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板书:撞死)
师: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
生:他没能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板书:全完)
师:看了板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心里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师:说得很完整。如果我们在句子间加上“于是”“结果”等词就会使这一段话变得更加顺畅。谁来试试?
生: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很高兴,于是他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结果,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通过板书,以“于是”“结果”等词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可谓前后贯通,设计缜密。]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师: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呢?我请个同学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兔子撞死的原因了吗?兔子为什么从树林里跑出来,课文中没有交代,也许是猎人的追捕,也许是猛兽的追赶,究竟为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就这一自然段看,有个字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不知同学们看出来了没有。这样吧,请大家把这个字圈出来,我们等会儿一齐说。
生:(齐)“窜”。
师:那么,怎样的跑才叫“窜”呢?
生:“窜”就是快跑。
生:“窜”还有乱跑、不注意方向、慌慌张张的意思。
师:因为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又跑得比较快,所以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我觉得这一自然段中交代的另外一个情况与兔子撞死也有一定的关系,你们看出来了吗?看不出来?那就看老师来画。
(师用简笔画勾勒树林、树桩及田里的禾苗)
师: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与撞死在树桩上有什么关系?
生:树比较高大,目标大,容易发现;树桩矮小,目标小,不容易发现。兔子从树林里跑出后,以为没事了,撞上了树桩。
生:我补充一点,因为田里长着庄稼,遮住了田边的树桩,兔子没看见,结果慌乱中撞在了树桩上。
[简单的一个“窜”字,体现出教者慧眼独具。教者抓住这个细节,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会经常发生吗?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生:非常少见。
师: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
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见设计的精巧。]
师:那么,为什么说是白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这个字意思的话。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的意思?
生: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
师: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种田人的心里怎么样呢?
(指名读)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子?我请个同学上来“乐”一下,再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可以就说书上的话,也可以再补充一些。
(指名上讲台表演)
师: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你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了吗?
生:“乐滋滋”就是因为满意而表现出喜悦的样子。
[表演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第3自然段一开始说“从此他丢下了锄头”,“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他捡到兔子后就把锄头丢掉了。
生:是说他一捡到兔子就开始了。
师:看来这人心里还挺急的。课文中写他是怎么坐等兔子的呢?
生:他就一直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别的什么也不做。
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
生:种田人。
师:种田人把锄头丢了就是把什么丢了?
生:就是把劳动工具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