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采用播放录像、课件来突破教学难点;而通过朗读感悟来达到教学的重点。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
重点难点 |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
|
教学建议 |
教师准备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录相或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西沙群岛的图片、 |
|
教学过程 |
|
|
第一课时 |
||
步骤设计 |
教学互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一、 播放录像 情境导入 |
1、投影出示:中国地形图 |
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的位置。 让学生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鱼的品种、数量、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增加感性认识。 |
二、 学习生字 解释词义 |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风光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有的生字是认识的,有的生字是不认识的,遇到难读的生字你就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1-2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全文,教师纠正读音。 3、学习生字 (3)学生自由提出须提醒同学的字。 2、出示词语。 |
自主学习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
三、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 4、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每段讲了什么? 告诉学生:先找出主要的词语理解,然后将意思归纳起来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写的。) |
理清作文思路,为写作打下基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
四、 巩固字形 书写生字 |
书写生字指导。 |
|
第二课时 |
||
一、 复习导入 |
1、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
从复习课文内容导入。 |
二、 重点探究 |
1、请找出课文中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句子,并读一读。 2、小组内相互交流,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 相互指点。 3、师生研读第四自然段。 a教师让学生在“贝壳”和“海龟”中选择一种,研读相关段落,要求是: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贝壳”或“海龟”的特点的?圈圈画画重要词语。 b组织汇报交流。(以“贝壳”这部分的交流活动为例) 教师抓住学生汇报中提到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语,要求学生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贝壳大小不一,大的( ),小的( )。 贝壳形状多样,有的( ),有的( ),有的( )。 贝壳颜色不一,有( ),有( ),有( )。 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 )、( )! 4、自主研读其它段落。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富饶的西沙群岛》语言十分优美,可以作为学生语言积累的好素材。 抓住了“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先扶着学生学习语言,再放手让学生学习语言。特别是,“海产品自我介绍”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学生要做海产品的代言人,就必须理解描写海产品特点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语文 |
三、 总结全文 复习巩固 |
1、这篇课文,作者按照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写的顺序叙述的,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2、听写词语 ①自书复习,准备听写。 ②听写。听写后自己对照、订正。 |
总结全文。 |
四、 布置作业 |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本课的一个写作上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因此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