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孕育精彩——听特级教师教学《检阅》一课有感
实验小学 陈芳
“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这就是
一、 于简单中见务实
不同于当前乱花迷离、浮光掠影的语文课堂,
我们试看
【案例片段1】
生自由读第10自然段。
师:你知道这段话写了什么?
生:这段话写了检阅开始了。
师:你讲对了一点点。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这段话写了检阅很隆重。
师:他抓住了这段话中的一个词“隆重”,其实还有一个词——
生齐答:盛大。
师:读段时,如果有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能说明这段的意思,一定要把它抓出来。
【案例片段2】
出示第7自然段,学生读队长说的话。
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队长说的意思。
生:队长让博莱克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看见他。
师: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来说吗?
生:队长不但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而且表现了队员们的爱心。
生:队长不但决定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而且让他有信心。
师:能不能再用上“因为”来说?
生:因为博莱克是残疾儿童,队长不但要把他放在队伍第一排,而且表现了队员的爱心。
师:这个自然段,我们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段落的意思。你看,我们概括段意时可以抓关键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概括。
……
概括,就是提取信息,是阅读的主要策略之一。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并不强,不能理清顺序,不能概括要点,也就不能在脑海中清晰建构画面。从以上两个片段我们发现:
二、于细微中见深刻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
【案例片段3】
出示第12自然段第二句话
师: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博莱克的表现。
师:用句中的词语来说说博莱克表现怎样?
生:与全队保持一致
生:目视右方
生: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他肯定忘记了——
生齐:自己在拄柺。
师追问:那他记得什么?
生:他记得自己是少先队员。
生:他记得队长对他的期望。
师补充:还有队员们的期望。
师继续引导:他肯定想——
生:我不能输给别人!
生:他肯定想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生:还有不能帮队伍抹黑,要为自己争光!
师纠正:这儿不能说“帮抹黑”,要把“帮”字去掉,表达才准确。
师:所以他要与队伍保持一致。什么一致呢?
生:眼神、脚步、速度……
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句子,居然能如此大做文章,我们不得不佩服
三、于点拨中见智慧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促动者,活动的参与者,群体的合作者。教师应把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这是他成功地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
在
再如在想象练说博莱克检阅前的努力训练这一语言空白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具体表述早晨、中午及晚上这不同的时间博莱克如何训练的,以丰满人物形象,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别学生为了追求表达上的特别,说成“晚上,人们在客厅看电视,博莱克在哭。”老师立刻加以指出:“你说得虽然特别,但如果不准确,再怎么特别也没用。如果你改成‘拄柺声在宁静的夜空回荡,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就更准确些。”……
教师的话不多,但句句说到了“点”上,点在了教学的关键处,点在了课堂的“灰色”地带,足见教师的教学智慧及严谨作风。一节课全无灌输痕迹,引导点拨就像在水面轻轻地滑过,看似不沾水面,但波纹却荡漾开了。在点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思考、比较和反思,在思考、比较和反思中,学生学会了超越。这样,“导”而不“灌”,课堂上没有惟我是从的霸语,有的是真诚的鼓励或善意的点拨指正,让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语文能力在学习中悄然拔节。
当然,纵观整堂课,如果刘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再加以细致指导,在回答问题或口头表达时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静静思索,相信学生还会呈现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