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建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29 20:42:52

一、习惯养成

这一学期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习惯要贯彻在每一课的学习和每次作业的完成之中。

二、生字

本册共安排生字37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一类字248个,易错的有:蜒、族、套、舞、聚、勃、葱、畏、旅、漆;只认不写的二类字共有126个,易错的有:搏、颈、棱、朦胧。其中二类字中还包含着常用的多音字加“*”标注。

课标中要求我们三年级要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我们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他们会查字典,会观察字形和生字的结构,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生字。可以安排前一天晚上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拿出几分钟自学字形,自己查字典记下常用词,同桌交流词的意思。如第一课共有9个生字,其中“驾、折、谱、朽、篇、创、调”这7个字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我们教师只需点拨“蜒、族”这两个复杂、易错的字就可以了,对于重点的组成部分可以一笔笔书空来强化记忆。当然我们教师一定根据我们汉字的特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如最常见的形声字、象形字和会意字。汉字有表意功能,有的汉字容易混淆、出错,我们就要告诉学生注意从表意的形旁上来加深理解,如:驾、架二字就是从形旁上来进行区别。让学生不仅会写这个字,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既不容易写错,而且对学习汉字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汉字的很有趣、学习汉字有章可循,逐渐养成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课文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26篇课文。这些课文文质兼美,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积累优美词语、精美句段”,所以全册有9篇课文要求背诵;课标同时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本册共有8篇课文要求复述。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体会,如果一篇文章学生读都读不熟自然也就谈不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课标中要求我们这一学段“要让学生学会默读和略读的方法”,所以说,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如在前一天晚上的预习和早上到校后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先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能用几句话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再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能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的思考;最后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堂上我们可以开火车每人读一句或者是指名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来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只有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在学习课文的教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可能我们有时注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而忽略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这一点。而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这恰恰是课标中对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而细心的老师们从这几次考试的题型上也应该能看出教研室对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视。以第二课《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课文第一段有一个词“星罗棋布”, 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掌握的可能是词典中的解释“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我们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自主预习、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然后我们还要告诉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那么学生就会明白“星罗棋布”这个词在文中表示是南沙群岛的岛屿和礁盘非常多而且分布很广。经过不断地这样的练习,学生慢慢就养成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中还有两首古诗和两则寓言。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是两首写景诗,文中配上了形象、直观的图画。我们可以先从图入手,学生借助画面的景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我个人认为理解词句的意思,不等同于背诵词句的意思,诗中个别难理解的词句的意思,我们应该点拔学生,但对于诗句的意思记下来并背过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连词成句理解诗句的方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寓言故事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如写在学生没有动脑思考的情况下,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寓含的道理,那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丝毫的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谈出自己的体会,我们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并搜集几则其他寓言故事来进行练习,学生的阅读感情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四、练习

练习包括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

(一)课后练习:课文后的练习突出了朗读、写字和读抄词语等内容,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用带点词语造句”和“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练习”。要求造句的词语有“流连忘返、询问、意外、尽心尽力、究竟、渐渐、谈笑风声、允许、窃窃私语”;课后拓展练习如“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等。这两部分练习的设计意图都是紧扣和体现出了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这是学生学以致用开发发散思维的部分,也是引导学生课后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部分,不知老师们发现了没有这也是教研室孙老师经常从中选考题的部分。

(二)写字:课标要求以及本学期的习惯养成重点是“学生认真、规范地用钢笔写正楷字”,那么课后第2题“钢笔描红”和单元练习中的“写好钢笔字”就是最好的练习载体。

(三)读读背背:每个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部分都安排了8个四字词语,这些词语让学生背诵积累的目的不仅仅是明白记住它们的意思,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学会在合适的句子和语境中加以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预习、查词典的方式大体理解生词的意思,然后创设语境让学生加以运用。

(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选取的都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如“聊聊春节”“关于春游的建议”“学生商量”“约请”“说说广告”“我家的一张照片”。

每次训练均由两部分组成:情境图和文字提示。通过图画展现一种生活的场景,提出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让师生明确本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材的编排科学有序,一事一训,一练一得,易于操作。例如,教学“我家的一张照片”时,我们不妨这样启迪学生:一张照片虽然拍下的是一瞬间的场景,但是在这张照片背后可能蕴藏着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可能让人得意,可能让人激动,可能让人幸福,可能让人难堪……快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一同分享这难忘的时光!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就会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照片中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交际的内容就能多姿多彩。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