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4 16:20:44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精读课文,讲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课文以小孩的目光去观察生活,以小孩的心去体验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到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学习课文既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习热爱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的经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初步阅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事情。课文围绕了木匣来写)
课文围绕木匣都写了些什么事?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
二、精读课文,学习埋木匣的部分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那时他是一个多大的孩子?
   (他是一个只会数到十的孩子)

2、找出分别描写妈妈和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他们是怎样埋木匣的,并试着画出两个人埋木匣的路线图。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科利亚: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1



2



3



4



5



6



7



8



9



10



0

示意图:科利亚

                                          
二、学习挖木匣的部分。

1、请同学再读一读课文,想想科利亚是在什么情况下挖木匣的,那时他是一个多大的孩子?
   (长大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2、再仔细读课文,分别划出妈妈和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箱子。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仍然没找到。

师:“仍然”是什么意思?请你用这个词说一个句子
3、面对小伙伴们的嘲笑,科利亚怎么办呢?请再读课文,找出可以说明的词语。

4、请再读课文,和科利亚一起找出原因,最后他怎样了?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那时我步子小,现在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走了五步,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请你用这个词说一个句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0

示意图:第一次

 


1



2



3



4



5



0

        第二次

 
三、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1、 齐读课文。师:科利亚由这件事得到了什么启发?你又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找出令你体会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想。
2、(共同找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帮助学生梳理,主要启发: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可引导学生大胆说了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学生当堂课的感悟,都要给予鼓励。
3、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体会吗?(引导感悟科利亚的热爱生活,爱动脑筋等)

四、拓展延伸:
1、你们还从哪个故事中感受过类似的启发?(《刻舟求剑》)

2、想象小伙伴们这时会对科利亚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把你学这篇课文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埋木匣         走十步,埋下木匣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只会数到十)

挖木匣         走十步,仍然没找到         
(能数到一百) 走五步,果然找到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