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4 13:24:51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课型

新授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
.   二、学生预习、自学生字
    1.自学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      什么道理了 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他又是怎样埋的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 (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 (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 (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 (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呢
    "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
     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 (挖到了)谁先挖到的 (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 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            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 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假设情况的结果.前后要一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 (还是,照旧)
     学生用"仍然"造句.
     5.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 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 (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 (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 (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6.亚是怎样挖着的 (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学生用"果然"造句.

    7.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 (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9.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总结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10步

 (四年后)挖               5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课后小结: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