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串珠,主线教学——《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31 11:17:04

《草船借箭》改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妙计孔明借箭、借密计黄盖受刑。课文描写了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过人的才智和胆识。

一、以线串珠,主线教学

制订好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后我要考虑的下一步则是如何突破重难点。人有两大思维方式,即归纳法与演绎法。我抓住文眼“神机妙算”,让学生在步步深入的阅读中亲自去发现、去体验。概念先行就是用演绎法的思路教课文。牵一发已有,如何去动全身呢?之前也看过很多案例,也有从“神机妙算”入手,再去读、品、悟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识人善用,却发现串讲起来有点散,且“借箭”这一高潮环节没有体现。也有老师的设计是详尽地剖析的借箭过程,却又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诸葛亮的三算,这是我设计伊始头痛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应让孩子学会什么?掌握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把这种能力结合课文的特点穿插其中,这又是让我纠结的一个问题。

为此,我以“联系上下文”为方式,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去运用、发现、体会。一开始我就以“算天”为例子,进行示范,给他们一个支架,先学会,再逐步放手,最后再让孩子进行自主的合作与探究,运用这种方法解密诸葛亮借箭前的各项准备。

因为本节课的容量比较大,我没有掌握好时间,粗线勾勒与精雕细刻未能准确把握,例如“算天”与“算鲁肃”时花了较长的时间,本应作为朗读训练点的“诸葛亮与周瑜对话”就变得有点走过场了。后面让学生交流汇报表格的内容时探讨得也不够,学法检验不够清明。

二、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草船借箭》作为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一个引子,我希望能较好地去激发学生去读的兴趣,不是因为老师要他们读,而是他们真的想读。因为我在第一课预习汇报时就讲了很多诸葛亮、周瑜的故事,这一课结束时我就再来个首尾呼应,讲讲处处受制于诸葛亮的周瑜是如何的威风八面,再隆重其事地介绍与本课故事相关的前一回及本回。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