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建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29 20:38:10

内容: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

二、本册教材基本结构及特点。

三、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及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9、能写简单的纪实、想象作文,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0、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本册教材基本结构及特点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另外,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课本49页第10课《杨氏之子》的课后,这次是以学习课文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这次是围绕专题、活动贯穿始终。

全册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都要求会读能写。另外全册还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三: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一些教学建议。

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分为六部分:

(一)、识字和写字

(二)、阅读

(三)、口语交际

(四)、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

(六)、关于课外阅读

(一):识字和写字

1、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字。

2、本册要求会写词语141个,四字词语39个。

3、本册要求会认词语115个,四字词语38个。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字的写法:

第1课中“涩”字的右上部分是个“刃”;第5课中“蓑”字的中间;

第6课中的“卸”字的左半部分,“嚼”字的右部分;

第11课中的“慌”“橘”“贼”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右部分的写法;

还有第16课中的“祭”“奠”两个字的上半部分。                       

教学建议: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达到即使没有字词典情况下,不妨碍阅读的效果。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教学建议: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①朗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②默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本册教材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当然,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而是要根据读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①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教材中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教材中也有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等等。

②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如从《白杨》一课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虽然这是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在特点,实际上却是在写像白杨树一样的边疆建设者。

从《祖父的园子》体会寄情于物的方法: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段文字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童年时自由快乐的心情通过这些自由生长的农作物表达出来。

课文中这样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从而让学生认识并学习,积累并运用。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因为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有文言文、剧本和相声、近代白话文、散文、故事、小说等体裁,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5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5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