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样做》口语交际教学案例
通过双向互动来激发交际兴趣
——《我想这样做》口语交际教学案例
宜宾市女学街小学 文洪弟
问题背景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上好口语交际课要体现互动,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生与生、师与生在多种情景,多种形式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在教学《我想这样做》这一口语交际课时,我首先采取谈话式引入。我说:“同学们,我们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十分方便,我们多么幸福啊!可是,还有一些残疾人生活不方便,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啊!现在,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看谁最有爱心,说的办法最好”。学生们纷纷举手。小军说:“我捐钱给他”。王华接着说:“如果是残疾小朋友,我打算请他到我家里来玩!” ……
接下来,我向同学们读了一篇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报纸上的报道。那是一位警察叔叔十年如一日地利用下班的时间,陪伴一位双腿残废的伯伯逛街,为他买菜的故事。同学们听后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那位警察叔叔太伟大了。”又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现在,这样的好人太少啦!”可话还没说完,女同学旁边的一个矮个子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你说得不对,现在好人比坏人多。比如,勇斗歹徒的徐洪刚叔叔……”另一个男同学也站起来说道:“还有‘抱走一团火,救了全车人’的自贡的一位好叔叔。”随后,我说道:“同学们,你们认识或者见过残疾人吗?说说他有什么缺陷(盲、聋、哑,四肢残缺)?有什么不便(煮饭、洗衣、买东西等)?”这时,张军站起来说道:“我的邻居王奶奶耳朵聋了。”小个子杨吉也站起来说:“我乡下的小伙伴李明出车祸压断了一肢腿,每天柱着拐杖去上学。”我听后说到:“残疾人多么不幸啊,他们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啊!如果有人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同时,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会感到幸福。同学们说是吗?”“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随即,我又启发道:“同学们,要是你遇到以下情况准备怎么做呢?请大家分小组议一议,好吗?”于是,我用多媒体出示:“A、一个盲人要去商店买东西。B、一个盲人家里没打扫卫生。C、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D、腿脚不灵便的奶奶要过马路。”同学们看后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小组的同学汇报说:“我们去帮他买菜。”二小组的同学说道:“我们给那个聋哑人送去几个作业本和几支笔,把要说的事写在作业本上来告诉他。”三小组的同学还在争论不休,有的说:“我要去给那个盲人打扫卫生。”另一个同学说:“我要去送奶奶过马路,不然她会被车子撞倒的。”等他说完,我说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自己演一演帮助残疾人的情景,可以吗?”“好!我要来,我要来”大家纷纷举手。于是,同学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组便商量开啦!
教后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我体会到了在口语交际课上双向互动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双向互动中,在愉悦氛围中开展口语交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合作方式的学习使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使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鼓励、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过去成绩不好,在竞争环境下很难取得成功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使他们感到小组的成功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双向互动恰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正是让学生通过双向的互动讨论、争论,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育心理学中还指出,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性的、互动性的人际关系。我便恰当地运用了师生之间这种双向、互动的人际关系特点,在口语交际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互动式地交流,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