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烟台的海四季的特点。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用“像”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冬天烟台海的汹涌、壮观、凝重,烟台人的不畏严寒。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冬天烟台海的汹涌、壮观、凝重,烟台人的不畏严寒。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总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再深入品读,教学“冬天”时,渗入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有动感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冬天海与人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境:
1、启发谈话:(师板书:海)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海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海”)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烟台的海的美好风光。(齐读课题)
3、出示地图,师述:中国沿海城市很多,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而烟台却北临渤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节课我们共同再走入烟台的海,去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受它。
二、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说一说烟台的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词——齐读。
(2)分自然段指读课文。
(3)交流烟台的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谈)
3、理清顺序:烟台的海确实令人难忘,第一遍读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四季变换顺序,相机板书)
4、感悟各季特点: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再次自由读课文,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个季节的特点。(学生讨论后相机板书)
三、深入品读(冬),再现画面:
1、过渡:四季变化顺序一般都是“春夏秋冬”,可作者为什么把冬天写在最前面呢?我们先来走进冬天烟台的海。
2、展现画面,形象感知。(媒体播放视频)看了你想说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3、那课文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冬天海的词句,圈圈、画画,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并练习读一读。
4、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小山似的”“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数丈高”“竟”“数百斤”“十几米远”等词体会波浪的汹涌、气势磅礴;抓住“雷鸣般的”体会声音洪大。
相机指导学生练习用“……像……”造打比方的句子;积累一些波浪大、声音响的词语。同时指导朗读。
5、再现画面,引导背诵。
6、引读,冬天烟台的海波浪滔天,那是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7、有景到人:这一节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受?(板书:人 不畏严寒)
8、齐读本段。
四、小结本课,拓展训练:
1、小结:冬天烟台的海人景交融,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游客。你们想去吗?不过得请一个导游来帮我们介绍一下。
2、学生自由练习——指名上台介绍。
3、冬天的海引人入胜,那其他三个季节又如何呢,课后自己读一读,品一品。
板书设计:
海 人
冬 凝重 壮观 不畏严寒
烟台的海 春 轻盈
独特 夏 浪漫
秋 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