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4 21:12:4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
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
  探访 交涉 肖像画 赴约 恬静 矜持 璀璨
  微抿双唇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永不磨灭
   (1) 自己先读一遍。
   (2) 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 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小结: 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
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
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3.预设: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
  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
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
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研读第6段 预设:
  (1)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
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  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
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
   3.写一写
   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
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    再次欣赏这幅画,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
    (1)想一想,写一写。 (2) 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课文5.7段的描写也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
一起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赶快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精妙,然后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1)你想读哪一句?谈感受。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朗读)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情和朗读中,老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真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幅画的风采。
  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与《蒙娜丽莎》的约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最后一段)
   2.学到这儿,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幅杰出画像的创作者达?芬奇。(出示图片资料投影)

3.请你当一次《蒙娜丽莎之约》的小小解说员,写一篇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27       蒙娜丽莎之约

      微笑

令人为之神动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课前,我安排同学去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然后当解说员,向别人介绍这幅画。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作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环节连贯。自我感受比较成功。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