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 寻找规律——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反思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思考,进而挖掘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
【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就请第一排同学起立,8位同学起立(注:4男、4女),看他们这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情况:
1、按照由矮到高、从前往后排成一列。
2、他们一男一女排在一起。
3、相间排列,排成一排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排列用一个词描述是“间隔排列”。这种排列是不是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
师生总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叫做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反思】:
教学中我侧重引领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在排队的过程中渗透两种事物间隔排列的规律,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间隔规律打下基础。
【片段二】:
师:从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各自的发现)
课件:出现三组间隔排列的物体
师:光标指着每幅图中两种物体让学生说: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蘑菇、
按惯例学生起初以为是两个一组,成对出现,在表达的过程中发现不是这样的,学生自主调整表达方式,于是,再一次进行体验,
师:光标指着每幅图中两种物体让学生说: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
生:同位之间交流说发现。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兔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蘑菇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
两端的物体 |
数 目 |
中间的物体 |
数 目 |
夹 子 |
|
手 帕 |
|
兔 子 |
|
蘑 菇 |
|
木 桩 |
|
篱 笆 |
|
我们的发现: |
|
师: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汇报:两个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
师及时追问: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体为什么比中间的物体多1?
……
【反思】:
自主学习,经历数一数、看一看、列表整理的探索过程,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列有规律,数量相差1。初步培养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体现数学方法的培养。教师的及时追问“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体为什么比中间的物体多1?”才是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对于一一间隔的排列规律,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
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交流,形成间隔排列中的两种基本模式,并从生活中的数学到数学规律的物化的形式外显,进而探讨发现规律的必然性,再到规律的拓展延伸。在这节课中,我在每个环节这一都注重学生在体验中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进而使用规律解决问题,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