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探究—文言文阅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26 15:00:40

 2010中考探究—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盘点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文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文言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分析其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从近年来我省及全国试题的分析看复习阅读文言文重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基本可归纳分:(1)文学知识;(2)背诵默写;(3)重点实词解释;(4)重点句子翻译;(5)对文意的理解;(6)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把握;(7)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考查材料一般来自课内,适当兼有课外。主客观题兼而有之,以主观题为主。

今年文言文的备考策略是首先要加强诵读,注重积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能熟练背诵,烂熟于心,而且要能准确理解、准确运用;加强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的翻译练习;对语文教材上篇目,最好能够熟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要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文言诗文的词句和基本内容,要在理解和领悟上下工夫,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适当选择一些简短、浅易的课外文言篇段进行阅读训练。要注意比较,如相关题材的诗文比较,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很多词语都具有多义性,语境不同,含义也不相同,要通过梳理进行归类比较,切实把握其正确含义。要学会联系实际。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直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学习后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都应该进行归纳总结,以提升阅读的品位;适当关注开放性试题,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并应加以适当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真题演练

(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答:                                    。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2)_______;(3)_______。

(二)(2009天津)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1-3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2009上海)阅读《黄生借书说》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1-3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