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语言破解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提高).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21 14:43:57

第二节 诗歌的语言破解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二)

杨万里

春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一个字不但写出了霜水的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冷冷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陈琳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 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铜雀: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纪晓岚评颔联中“‘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题干陈述的观点明确表态,或赞成,或反对,不能模棱两可;其次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诗句阐明自己的理由;再次阐述理由时一定要注意关键词句,如出句中的应识,对句中的无主等;最后,在阐述理由时还必须结合诗人在全诗中所抒发的渴望得到重用而不被重用的感情来理解。

答案 示例一: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晓岚评道:“‘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

示例二:不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一个杰出的人才,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杂诗六首(之一)

曹 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前两句写的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事物的特点;其次,要分析前两句运用的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最后,要分析诗句中这些形象的作用:结构上统领全诗,内容上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 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并以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苏 轼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 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牌。

(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解答:首先要回答句子在表达诗歌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要回答句子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回答在内容上的作用,要先解释句意,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的前面先写黄昏雨落,一个字写出了雨落时间之长,人已寂寞;次写早晨开帘看见欲平檐的大雪,凄冷、孤独、寂寞之情使人动容。所考查的句子的后面写孤坐冻吟无人伴,直接点出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句子,首先要点明句子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解释句子的意思,最后要点出句子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凄冷与孤独。酒家无觅处,欲借酒消愁而不得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无助与寂寞。引出下阕对故人的思念与赏识。

(2)①“故人互喻(以雪喻人亦可),突出了故人品格的高洁,体现了作者对故人的赞赏和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 茶瓯:一种茶具。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