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实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提高).doc
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A.扬言。
B.宣传时说的话。
C.用声明、文告上的话说。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劳苦而功高若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A.声音很轻细地说话。
B.小人的谗言。
C.密探的话。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A.安全。 B.安置,安放。 C.舒适,安适。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A.漂泊流浪的人。
B.刚刚升官调换职位的人。
C.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A.内心。 B.内部,朝廷内。 C.接纳进来。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A.靠近,接近。 B.担任。 C.完成。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以为妙绝。
A.达到极点。 B.超越。 C.停止,断绝。
答案 A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A.女子的配偶。
B.某方面有成就的好汉。
C.成年男子。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才能不及中人。
A.才能居于中等的人。
B.置身其中的人。
C.为交易双方或纠纷几方见证、调解的人。
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A.不中用,不好。
B.不用,或不需要运用。
C.不行走。
答案 B
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发挥:相互辉映。
B.中绘殿阁,类兰若(寺庙)。 类:类似,相似。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D.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解:通“懈”,松懈。
解析 D项,解除。
答案 D
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用。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率:任着,由着。
C.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名第一的人。
D.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使:使者。
解析 C项,老大:年岁大。
答案 C
13.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镜喻》(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官莫明于目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假于镜而见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泰然谓美莫己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 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
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无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
“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的意思。
答案 C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 暗中;偷偷地。
解析 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 C
【参考译文】
在五官中没有能像眼睛那样明察事物的,但脸上有黑点子,而眼睛却不能察觉,它的明察又在哪儿呢?自己的眼睛能看见别的东西,而看不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见到了。镜子的贵重,比不上眼睛;镜子不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却反过来求助于镜子。可是世上不曾认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责备眼睛的失于明察。镜子对于眼睛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啊!
有个相信眼睛而憎恶镜子的人,他说:“真使我好难受,我自己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他看世上所称道的美人,很少有符合自己心意的,而他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子,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左右的人都暗中发笑,那个人却始终不醒悟,可悲啊!
(2)《丁一士》(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求睹其技 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
解析 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 D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 习:习惯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
解析 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 B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气力,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气的终因力气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题组二
1.下面各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中的“请”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 “请”作动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施动者是“我”,则“请”
译为“请让我”“请允许我”,①③④⑤都是这个意思;二是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是对方“你”,则“请”译为“请求你(您)”,②⑥是这个意思。
答案 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能拔者
④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⑥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⑦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⑧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
A.①③④⑦/②⑥/⑤⑧ B.①②④⑦/③⑥/⑤⑧
C.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D.①②⑥⑦⑧/③④/⑤
解析 ①③④⑦都是表示分数;②⑥是概数(约数);⑤⑧是用两数相乘以表示数量。
答案 A………………………………【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