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乡色酒》 淡淡的月色浓浓的乡愁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王晓维)
摘自《学习方法报》
《寒食》诗二首比较阅读
王善明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人以寒食节为题材入诗的颇多,孟云卿和韩的《寒食》诗,可谓是写寒食诗歌的“双璧”,两首诗同为天宝年间写成,却因诗人的身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孟云卿(725?—?)平昌(今山东省)人,后移居洛阳。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浪荆州,过着极为穷困潦倒的生活,就在漂泊不定,流寓他乡的一个寒食节前,忧郁的诗人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孟云卿写此诗时,正是二月,江南已是花满枝头,草长莺飞。诗的首句用一个“满”字写出了江南之春给人的是繁花竞丽、色彩缤纷的感觉,此情此景,最宜悦目赏心,可是在贫困潦倒的诗人心里,美景与漂泊贫寒的身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诗人直抒胸臆,将自己苦涩的心愿和盘托出,“他乡寒食远堪悲”,让人顿生怜悯之情。独在异乡的游子在佳节来临之时,怎不生思念亲人之情?思之不得,不由地悲从中来。从诗的表现手法上看,此处用了乐景衬哀愁的方法,更显得情哀感伤。加之“寒食”二字,还暗示着少食或无食之意,一语双关,更显诗人心境之悲苦。
接着由寒食而想到断火。寒食“无烟火”,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相沿袭的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食物,故名寒食。又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到宋,该节便成为游人玩赏的好日子。宋人邵雍说:“人间佳节唯寒食”,可见时人对寒食节的钟情了。而贫居之人“无烟火”,恰是因生活所逼迫的结果,“无烟火”三个字包含着多么辛酸的滋味。“不独”二字,一语透彻,直击主题。诗人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寄寓着对当时现实的深切的不平和愤恨。与其说是寒食诗,倒不如说是那个时代落魄士子无奈的忧患和绝望的呐喊。
韩的《寒食》只注重于寒食节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朝政或对自己身世的评议,看不出有任何愤恨不平的情感。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作“春城”,不仅显得造语新颖,而且富于美感,让人产生联想。“飞花”二字,状写春天的五彩缤纷,尤突出暮春江南的景象,与第二句“东风”及“斜”字关联。第二句则剪取了东风“御柳”的镜头,一个细节描写就为诗歌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御”字与“汉宫”“五侯”相关联,三四句则是寒食节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时间由白昼转入夜晚,在普天之下皆禁火的日子里,皇宫、贵戚、宠臣都得到皇上的特许,恩准点火,“日暮汉宫传蜡烛”,一个“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对侯臣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地再现中官走马传烛的形象,虽未写马,也未见人,但袅袅的炊烟已告诉了一切,使人恍如身临其境,虚虚实实的描绘中让人产生联想。且唐人写汉朝的事,本身就值得人们玩味咀嚼,《载酒轩诗话又编》说:“其时节杨氏擅宠,国忠、铣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五侯喻之。即赐火一事,而恩泽先沾于戚畹,非他人可望,其余赐予之滥,又不得言矣。”其中讽谏之意虽未点明,却留给了读者去深味,所以,这是一首寓意深远,托兴微妙的好诗。
纵观两首诗歌,孟云卿诗歌的语言朴素晓畅,直抒胸臆。时人评其诗既含讽谏之意,又颇得深婉之致,确是中肯的,而韩的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明人徐献忠称其诗歌风格为“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警拔、节奏琅然”,是把握得比较准确的评价。
摘自《学习方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