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欣赏讲座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7 23:05:28

讲座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历史及对联的基本知识。

2.     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3.     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安排:

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地谈谈什么是对联?他们所见过的对联有哪些?

二、对联基本知识:

㈠什么是对联?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㈡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㈢对联分类欣赏: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v        春联: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启泰  四化兴邦      九州日丽  四化春新    

百花齐放 万木争春       春回大地  日暖神州      

春临大地  喜到人间      梅香入梦  竹影横窗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天上明月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元日有杯皆进酒   春来无处不飞花

v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对联,用于表达热烈气氛。

并蒂新开幸福花    同心永结富裕果。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v        寿联:老人过生日,晚辈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而作。

    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文移北斗成天象 日捧南山入寿杯

五十寿: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六十寿:八月秋高仰仙桂   六旬人健比乔松

七十寿:人歌上寿  天与稀龄

八十寿: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  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

九十寿:瑶池果熟三千岁  海屋筹添九十春

百岁寿: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正逢

v        挽联: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使用。

挽周总理: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郭沫若挽鲁迅: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挽常香玉:人间戏剧唱念做打生死演绎红白花,戏剧人间风霜雨雪上下求索真善美。

四川大学中文系挽冰心: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挽任长霞:警坛女杰业绩映嵩山,人民卫士青史载中岳。

v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名胜联:

湖南岳阳岳阳楼: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西湖岳王庙: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四川眉山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弥勒佛联: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湖南长沙屈原祠: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v        其他

名人联:

[清]林则徐题书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写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治学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㈣对联的写法:

1.基本要求: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主要要求既要有,又要有 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2.具体要求:

u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u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u       上下联平仄要相对: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u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3.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
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人生自古谁无死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留取丹心照汗青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4.关于平仄: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一言句: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每边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5
.关于对仗:

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对联的基本句式是从骈文和律诗移植过来的,因此一开始就 有优美的声律结构。

对仗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寻义理,辩声音。呼吸务调匀。宫商角徵羽,牙齿舌喉唇。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须熟习,莫闲嬉。讲解更思微。磨穿桑氏砚,坚下董生帷。一旦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宫室  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垣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身体  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文史  经对史,赋对诗。传记对歌辞。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珍宝  犀对象,玉对金。宝瑟对银筝。珠璫对象筒,玉笛对瑶琴。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果品  柑对桔,榧对菱。圆眼对榄仁。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园珍。

茶酒  斟对酌,盏对瓶。酒谱对茶经。龙膏逾凤髓,紫笋过绿醲。绍浙宜城醪尽美,武夷阳羡品俱馨。

草木  松对柏,柳对花。紫萼对红葩。葡萄对橄榄,石林对山茶。翠麦摇风千顷浪,红桃映日万川霞。

鸟兽  麟对凤,鹭对莺。马走对牛鸣。猴玄对豹赤,象白对鸾青。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虫名  虫对豸,蚓对蝇。蛤蚧对蝘蛉。螳螂对蟋蟀,蚱蜢对蜻蜓。谁信蠹鱼成脉望,始知宵烛即流萤。

色彩  黄对白,黑对红。碧草对青松。丹墀对紫阁,绀发对青瞳。鹅黄鸭绿分深浅,月白天蓝别淡浓。

数目  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孤灯对只眼,百世对千年。春过园林花一梦,日长苑圃柳三眠。

声色  声对色,艳对香。月影对星光。山形对地势,挹秀对腾芳。去国心如帆影没,思乡梦与角声长。

情怀  忧对喜,性对心。意气对精神。钟情对减兴,息怒对生嗔。旅客愁怀堆万斛,佳人笑靥值千金。

方隅  南对北,上对中。后阁对前宫。南山对北海,北斗对东风。星光灿灿皆朝北,水势滔滔尽向东。

分别  中对外,后对前。日下对云边。山头对谷口,室内对堂偏。户外松须凝晓露,门前柳眼锁朝烟。

如似  疑对信,似对如。似玉对如珠。黄云常似盖,新月竟如梭。风摇樵叶如旌曳,日照荷花似锦铺。

重叠  重对叠,叠对重。岌岌对融融。依依对灼灼,喔喔对雍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助语  然对乃,且对夫。是也对非欤。散其对彰厥,乐只对刑于。圣人所谓焉耳矣,君子如期而已乎。

将乍  久对暂,乍对将。欲绽对初芳。偏宜对雅称,甚愧对何妨。横斜北斗夜将半,萧瑟西风天正凉。

5.常用的辞格:

1拆合格: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

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2镶名格: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

如: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3急转格: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

如: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4回文格: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纪晓岚对)

5拟人格: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

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6反诘格:利用反问形成对联。

如: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㈤对联的贴法:

对联还有一定的贴法,上联贴在门右边的主框上,下联贴在左边的主框上,横联贴在上边门楣上。当然,也有把对联写在条幅上,挂在室内墙壁上,或贴在柱头上等地方

三、对联趣闻:

v        最短的对联:九.一八事变后,为哀悼死难同胞,鼓舞国人士气,有人写出:死!生(倒过来)!之奇联,寓意宁肯站着死,不能倒着生。

v        最长的对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婉娫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滾滾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挎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巻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v        字迹最大的对联:

安徽黄山立马峰上一副摩崖石刻: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每字直径平均二丈八尺。

v        字迹最小的对联:

苏州微雕家沈为众刻于两根黑、白头发上,要用200倍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黑发若知勤学好,白发更觉读书甜

四、对联故事:

v      无中生有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了。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v        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
  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河上与和尚谐音。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谐音。
  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v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顽疾

明代初年,施耐庵为完成《水浒》的写作,隐居在苏北兴化。一天,施耐庵应邀为一病重书生治病,只见病人靣黄肌瘦,舌苔焦红,脉搏微弱,神情恍惚,咀里在喃喃自语: 五月艳阳天,五月艳阳天……” “三春芳草地!施耐庵根据词的对仗要求,脱口而出。
   
书生听后精神为之一振,拗起身,竟象常人一样,对施耐庵说:敢问先生,这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呢?施耐庵不加思索地说:氷冷酒一滴、两滴、三滴。
  
书生一听,连忙从床上坐起身来,自己披上衣服,走到施耐庵靣前深施一礼,然后说: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一并请先生赐教。施耐庵稍一沉呤,用手在桌子上一边轻轻击着节拍,一边说: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
   
书生听完,病情立刻好转,竟连连高呼:快拿酒菜来,今日我要和先生一醉方休!
   
原来这位书生一月前相中一位小姐,此人乃昭阳才女,小姐提出:要能对上三个对联,我才能嫁给你。这可害苦了这位书生,冥思苦想,不思茶饭,落下病根。今日,施耐庵为他解开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他的病自然很快就好了。
   
正可谓:心病还要心药治,施公普渡众苍生。

五、现代对联:

v      十六大:

党心警心民心,同德同心,共建小康社会;
工业农业商业,各行各业,齐奔万里征程。

v      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v      抗击非典:白衣天使抗非典恪尽职守,医护精英救病患舍己为民

v      奥运会:征战雅典创佳绩,奥运北京扬国威

v      神州五号:神州神舟飞盛世,神五神武显国威。

v      高考:抢分秒显英雄本色,争朝夕展鸿鹄之志

六、互动参与: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
.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
.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七、总结:

对联是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名胜古迹离不开它的映衬,日常生活少不了它来点缀;它能给佳节增添热烈的气氛,也可供人们尽抒悲悼之深情……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样式。对联句式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确是一方迷人的天地。学习和练习写对联,最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尽管今天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全面学习对联知识,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留意关于对联的信息,学好用好祖国语言文化的精髓。最后,我送一幅对联给大家,希望能与大家共勉:“猛打猛冲,推倒一时豪杰;且歌且吟,开拓万古胸襟”。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