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中考复习 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体会
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的几点体会
承德五中 王淑丽 盖立新
中考复习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平时是否勤奋学习,而且还取决于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及系统有效的复习。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在多年的中考复习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考前得当有序的复习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条件之一。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
一、树立信心,确定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总复习开始之前,课任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做一次中考复习总动员,把复习计划,预期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这样的话,在总复习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必须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按平时的成绩分类给学生确立复习目标,当然,这一目标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应该是通过努力,大都可以实现的。
二、依“纲”靠“本”,温故知新
所谓依“纲”靠“本”,就是指以英语《课程标准》为纲要,以现有英语教材为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英语复习。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讲清语言点的运用,对七年级到九年级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翻阅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并对各个Grammar Focus进行有目的的编排。如Go for it! Grade 8 Unit 6,Unit 9和Grade 9 Unit 14,我把它们作为一个课时来复习,因为这三个单元的语法都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我在复习好语法要点之外,再补充一些有关语法的课外练习来加以巩固(要讲究精讲精练,精讲多练,以练带讲)。同时注意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一般通过dictation来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比如:
1.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
2.循环考试。每复习完一部分,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考试中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确定帮扶对象,对英语单科较差的学生,尽量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中做到面批、面改。并对其考试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单独布置任务,课下及时给予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再通过配套练习和测试来形成能力,并加以分析小结,做好查漏补缺。
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
三、专项复习,突出重点
通过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那么,在第二轮的专项复习中,教师应系统地进行词法、语法专项复习和训练,讲练结合,使学生对词法、语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更牢固地掌握,更准确的运用。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知识点,又要有综合面,做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并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讲解(教师采用启发式做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为辅,学生自己复习为主。所复习的内容主要有词类(重点讲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短语、动词时态、从句、语态等,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要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或多次犯错的要重点讲,反复讲。如复习“动词时态”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只需掌握运用五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但学生对于这五种时态所包含的时间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因而导致表示时间的词、短语或有关副词混淆使用,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应找出五种时态各自的特点、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点,然后搜集编写代表性强的专项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强化提高。我的做法是:
1.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错题,小组之间互问互讲,掌握出错原因。
2.重点进行词性和动词时态的复习,其他的语法穿插其中。
3.每复习完一部分,要依据知识的考点考向编写质量高的专项训练题(含中考题型)进行阶段性测试,逐点突破。
4.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
四、熟识中考题型,强化综合能力
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以及专项能力都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应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要求学生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特别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巧评相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同时要依据《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中考考试说明》所提供的中考试题题型为中心,针对历年中考试题或考前的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比如:
1.利用每天课上五分钟时间训练二十道单项选择题。
2.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进行专门性的操练,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逐渐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体裁文章结构的特点和设题手法,掌握一些阅读的解题技巧,同时还要增加生活常识,关注热点事件,注重学科间综合知识的积累,以达到理解语境、强化语篇和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提高阅读水平。每天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型填空。
3. 强化书面表达——审清题目,说写结合,注意书写规范,注意系统训练写作能力,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与技巧。比如:认真审题,写好提纲;列出关键词和可用词组;明确时态,把会说的,认真写下来,仔细检查。写作时,提倡用好简单句,用好连接词,力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把握不大的词语坚决不用,注意字迹工整,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尽量把写作的话题范围依据教材内容缩到最小化,这样就容易做好写作这个题目。每周一至两篇作文,确定主题,认真批改、辅导。
这样能使学生更进一步熟悉中考题型,复习时心中有数,答题时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强化了中考的综合能力。
五、对不同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类指导
一个班级,总是存在着学生的差异。在中考复习中,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因为我们不仅要抓合格率,同时也要抓优秀率。对优生而言,严格要求,加大难度;对中等生、一般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巩固所学,力求进步;对学困生而言,这类学生也许令我们很头痛,也许他们在知识上一无所知,而且在学习态度上、学习动机上表现也很不好,对这类学生只得耐着性子,加大情感投入,让他们体会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尽量不去影响其他同学或者正常的教学秩序,或者说,多多少少记几个单词,多多少少会做几个题目。尽量给他们机会去体验成功。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接触、谈心,不断关心、激励他们,尤其更应关心“学困生”,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中考。
教学是辛苦的,总复习的教学就更辛苦。但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复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和树立信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