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专题七、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一、时政材料:
2008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
限塑令: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浙江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四位,但近年来陷入了技工、地、电、水“四荒”。
二、基础知识:
1、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⑴、节约资源:①现状——资源丰富但人均少(基本特征);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分布不均。②影响——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③措施——开源、节流(重要措施);依靠科技(关键);对一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效方法);纳入法制保护的轨道。
⑵、保护环境:①现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我国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②影响——制约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③措施——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三北”防护林工程(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我国绿色长城);重点治理大河大江的水体污染、重工业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2、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其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基本问题: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②体现的观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实施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2、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
3、为实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树立节约、环保意识,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③关心、劝阻身边的不良破坏行为,调查本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4、从国家、企业、个人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依法治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公民——提高节约、环保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