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政治备考 35个热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5 10:29:48

1、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试题题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哲学上看,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只有创新才能否定旧事物                   B.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运动

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创新才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猜题理由】本题以最新的热点材料“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考查了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了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答案】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创新概念的理解。D项不属于哲学范畴;B项表述错误;A项中的“否定旧事物”与题干无关。正确答案为C。

 

2、“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试题题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猜题理由】本题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C

【解析】A、B、D表述均错误,C符合题意。

 

3、“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试题题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运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猜题理由】“货币政策”等相关知识是近几年常考的热点,并且考核在不断升温,这就要用相关知识与其有机结合,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答案】A

【解析】运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显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选A.

 

4、“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题题干】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集中体现了政府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的职能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导向

C.加强经济建设的职能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民生问题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 D

【解析】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A、B、C不符合这一中心。

 

5、“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试题题干】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体现了(     )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公民的政治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C.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           D.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2010年两会”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民主权利。A、B混淆了公民与人民的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含敌人。C材料未体现。

 

6、“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试题题干】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为在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                                                      

①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