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政治热点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及相关练习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9-02-04 09:38:06

专题: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1978年,中国实施了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暂时分到了土地,但不可买卖或转让。改革开放30年后,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上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形势提出新的经济策略。十三大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十五大提出“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十六大以来形成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增长”改为“发展”,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1)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家对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讲,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规律决定的。只有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政策,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才能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化。农村经济属于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的流转,有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过去注重了“分”,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实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流转,可以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坚持和巩固、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通过土地改革,允许土地流转,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土地改革,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并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备注:实行土地改革,应该是今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但涉及知识较多,本次学生可以从前面四点来回答,每点3分。第五点学生能回答可以适当加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2)从国家职能的角度,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如何推动农村经济改革。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政治职能,“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发展民主政治,让农民参政议政,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2分);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发挥财政作用,增加对农村各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2分);政府要履行文化职能,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护航(2分);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关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建设,为农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环境(2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应该积极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加强现代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物耗(3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面向市场组织经营,(2分)以品牌和信誉带动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请拟定出两条宣传标语。例如: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增强主人翁意识,选出村民满意的当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等。
(2)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农村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材料一: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结合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措施:①依靠党对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①依靠科学技术,农科教相结合;③增加农村物质和资金投入,多予少取放活;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⑤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等(有5点即可,各2分)
材料二:2008年第2 期《金融教学与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并且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但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超过第二产业。因此,面对此发展趋势,我国要积极做好准备,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环保产业,推进区域结构调整等措施,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请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工业的比重虽然大,但素质不高,工业化任务还未最终完成;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提高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
4.(18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产量(万吨)

43070

46947

48402

49800

50150

收入(元)

2662

2936

3255

3587

4140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