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案2 七年级政治下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16 09:05:18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案设计

七十五中

第一框题   我能行

 本课地位
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自信一族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总要求和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
A
、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
、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能力目标
A
、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
、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探讨和引导。

 

教学流程

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听一个电台节目,是关于高考一百天的,听说,这期特别节目已经持续两三年了,非常受考生欢迎,其中有一则故事,激励了无数面临高考的朋友。

《小东的故事》

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小东考得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这次考试失败了,小东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

学好语文,我能行!

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

帮助同学,我能行!

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

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

⑹……

小东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他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2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不仅成为他们班里、他们年级高考成绩第一名,而且成为全省理科状元。创造了一个奇迹!小东进入大学后发现同学的分数都没有自己高,开始瞧不起别人。可是,在大学里,小东却遇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参加书法比赛失败,与同学关系出现问题……小东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其实什么都不行。

 

教师提问1、小东在中学的时候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相信自己,认为我能行,不断努力。

2进入大学后的他发现同学的分数都没有自己高,开始瞧不起别人。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在遇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参加书法比赛失败,与同学关系出现问题……小东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其实什么都不行。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3、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能象小东同学在中学时那样,自己相信自己,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吗?对于他在大学里所出现那两种心理现象,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呢?你能准确理解自信、自负、自卑三者的含义和区别吗?这就是我们第一框题我能行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第一课时:自信一族

1阅读教材第18页思考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第18罗丹塑像的故事,请大家思考: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教师分析:罗丹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是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他坚信自己是对的,那样做一定能行。同学们,假设你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那么,同学比较一下,罗丹和你在对待别人的评价时有什么不一样?

罗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我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通过比较,你认为你是一个自信者吗?

 

2、学生活动:发现我的我能行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说过很多的我能行:比如,有的同学说:勤学苦练,我能行,唱歌跳舞,我能行;;打球下棋,我能行;做风筝,我能行;等等,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请把你的我能行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组织学生阅读、填写教材第19页上面个虚框的内容同学们,请把你写的我能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与其他同学相处好,我能行;孝敬父母,我能行;做好英语练习,我能行;科学生活,我能行;学习电脑,我能行;锻炼身体,我能行……

教师分析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让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可以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相互说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是什么?一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发言……)

也许你觉得我能行,只是还没有去做;

也许你觉得我能行,果然就能行;

也许你觉得我能行,可是还没有成功;……

同学们,在我们所经历的许多次我能行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朗读教材19页--我能行”)

教师分析:导入自信概念讲解: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我能行,把这些我能行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为我能行,情感上体验到我能行。也许你觉得我能行,你可能就行,我能行三个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引导我们逐步走向一个个小小的成功,渐渐地成长、成熟起来。当它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悄然沉入我们的心底的时候,我们也就真正的长大了。而这种催人奋进的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什么是自信?

提问:什么是自信?

教师归纳: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我们人对自己的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功某件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这就是自信的含义。

 

4阅读教材第20自信者的风采

同学们,你想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吗?让我们先观察一下自信者的风采吧!

自信者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自信的人共有的特征:活泼、坦诚、虚心、大度、  轻松、言行一致、开放、  幽默、勇敢、果断等。

在你的生活中,你所知道、了解的人中,有没有很自信的人,大家想一下,他们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上有什么特点,四人一组交换一下意见,每组选出一人上台,展示自信者的风采。

被模仿对象姓名

与人交谈时

走路时

面对问题时

一个自信的人

 

 

一个比他还自信的人

 

 

一个更自信的人

 

 

第二课时: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故事分析

材料一: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变得骄傲自大,甚至对手下说:你们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这样,他就堵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再有什么重大的发明问世。请问:材料一中的爱迪生的表现是自信吗?结果如何?(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的动物举行得比竞赛,也可以给学生介绍项羽的惨败、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或拿破仑的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自负会使人远离成功。)

爱迪生晚年的表现不是自信而是自负,这导致他晚年就没有什么重大发明问世。

材料二:李华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在学校的一次单元测验中,她的成绩落在全班最后。这时,李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认为自己太笨,不可能学好了,整天垂头丧气,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请问:材料二中李华的表现是自信吗?结果如何?

材料二中李华的表现不是自信而是自卑。当他成绩下降以后,他觉得什么都不如其他同学,结果整天垂头丧气,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填写教材第21页下面一个虚框的内容)

 

讨论思考

自负、自卑与自信相比有何不同?

1)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谁也看不起,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结果是白白丢失了可能成功的机会。

2)自卑的人走路往往低头蔫脑、垂头丧气,说话低声下气;自负的人走路往往趾高气扬,一脸傲气。

3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和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自负会使人远离成功;自卑则会使人消极悲观、缺乏进取心甚至自暴自弃。自负和自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使我们远离成功。

4)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信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能让我们平凡有限的人生璀璨地延伸。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自信的人。

 

故事启示

1)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比赛时,他就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他开始指挥演奏,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乐曲中有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的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一次,仍觉得不顺畅。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动摇。但是,他思索再三,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立刻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判断

是什么力量最终使小泽征尔获得好成绩?

 

21900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达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认为,一个人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继驾舟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痹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是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你认为林德曼为什么能成功?

 

3)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雕刻家,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的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总结:上述故事说明的道理:自信对理想的实现,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生朗读教材22页-- 《欣赏自己》) 结束教学………………………………【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