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25 18:24:30

《骨骼》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东区辽沈二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x光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通过观察猪腿骨头解剖实物,进而了解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无肉的猪大腿骨头供学生观察用;一次性手套若干双
3.人体骨骼模型

4、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知道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构成。(揭示课题)

1、206块骨头是怎么分布的呢?

(出示flash动画)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2、头、躯干、四肢各部分都有多少块骨头?

(1)研究灵巧的手

①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②我们看看手的x光片,数一数手有多少块骨头?(出示手X光照片)

③一只手竟然有27块骨头。那头、躯干、四肢各有多少块骨头呢?、

(2)出示有关骨骼资料的数据显示(出示课件)

3、总结:这就是206块骨头,共同组成人体的支架叫骨骼(206块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

(先用摸一摸的方法感知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再使用X光照片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骨骼分布呈现杂学生的面前,前后感知上的冲突就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X光照片的利用起到了呈现人体骨骼结构、纠正错误感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等各方面的作用。)

4、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出示拼装材料

(2)分组拼装骨骼模型

(3)出示标准的人体骨骼模型展示,其他同学观察。

(3) 各组把自己拼装骨骼模型和标准的人体骨骼模型比较,找出差异。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正确的人体骨骼模型进行修改。

(5) 学生再一次拼装骨骼模型。

(在初次拼装过程中,各组的骨骼模型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情况如有的学生就把锁骨部分和肋骨部分倒置了、还有大小腿倒置等等……,通过改拼,学生体会这些骨在人体的位置,对于骨骼的分布及各部分骨的形状,在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极其深刻印象)

5、观察人体各部分的x光片

谈话:模型毕竟是模型,你们一定知道自己的骨头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一组人体各部分的x光片(出示课件)

师解说:这是人体骨骼、头骨、躯干骨(肋骨、胸骨)、脊椎骨(分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尾椎1块)、手骨、大小腿骨、膝盖骨、脚骨

二、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出示猪腿骨头解剖实物观察,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提问:1、同学说一说你们观察到什么?(骨髓)

2、骨髓有什么作用?(制造血红细胞)

介绍血红细胞

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谈话:观察了猪大腿骨,实际人的大腿骨(又叫股骨)有资料显示它比花岗岩还要硬。它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骨是有生命的 。

2、课件介绍:人的股骨结构,骨是有生命的

(在本环节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内部构造以及骨的可生长性,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骨髓等问题,也可以更多的获得有关信息,)

三、巩固拓展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反思

《骨骼》是苏教版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旨在通过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等活动,从学生曾经感觉到的骨的经验入手,引导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了解骨骼的作用,认识骨的特点。从本课的教学后,觉得想法颇多,尤其是觉得培养学生的一些科学习惯尤为重要。这要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慢慢的渗透其中。为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试验方法、等等。基于本课内容,我想谈谈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1、观察事物的方法指导 。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些合适的科学方法开展学习。作为一节观察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先用摸一摸的方法感知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再使用X光照片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骨骼分布呈现杂学生的面前,前后感知上的冲突就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X光照片的利用起到了呈现人体骨骼结构、纠正错误感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等各方面的作用。

2、学生作品的交流比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个人体骨骼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人体各部分骨骼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在人体中的位置。

如何进行拼图作品的交流和反馈呢?我采用了将学生的拼图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因为用实验材料袋中有相应的骨骼拼片和图钉拼装出的人体骨骼模型,可以自由活动,学生操作起来方便、直观,对照标准的人体骨骼模型,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初次拼装过程中,各组的骨骼模型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情况如有的学生就把锁骨部分和肋骨部分倒置了、还有大小腿倒置等等……,通过改拼,学生体会这些骨在人体的位置,对于骨骼的分布及各部分骨的形状,在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学生掌握的效果非常好。

模型毕竟是模型,同学一定想知道自己的骨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利用课件安排学生观察一组人体各部分的x光片

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关于骨头的内部结构

利用出示猪腿骨头解剖实物观察,学生直观观察知道骨骼内部有骨髓,间接了解了人骨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不知道的骨髓作用向学生介绍——制造血红细胞。

3、学生思维的形象展示 。关于人的股骨结构,骨是有生命的用电脑播放课件,学生看得很清楚,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内部构造以及骨的可生长性,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骨髓等问题,也可以更多的获得有关信息,

课堂中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能更便捷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构建一个更生动、更全面、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氛围。

总之我对教材也作了整合,对于人体骨骼有206块骨头、骨骼的作用(支撑、保护、运动),学生都知道,所以没再花时间探究。而是通过摸、拼、看、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加之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中认识骨骼,学生受益匪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