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主要板书
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资料(以图片为主)
提出问题:
1.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贡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请分析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点。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上述问题。
若学生不能较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实施进一步的引导:
(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称为 。
(2)这里的“选择”的含义是 。
(3)“用作祭的玉米是在隔离条件下种植的”其中“隔离”作用是 。
(4)选择育种的优缺点是 。
(5)现代育种工作是否运用选择育种的“汰劣留良”这一措施? 学生的资料展示和交流
学生阅读资料,认同资料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98页。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作答:
(1)选择育种
(2)汰劣留良
(3)防止质劣玉米与选择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杂交,使优良性状得到不断的积累。
(4)优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
缺点: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5)学生带着这一问题继续学习。 引发探究的欲望
运用现代遗传学知识解释选择育种的原理。
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选择育种的原理。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选择育种:利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变异,汰劣留良,长期选择,培育优良品种。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组合中选育优良品种。
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而且不同的优良性状存在于不同的品种中。人们一直设想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创造出自然条件下没有的新性状组合,突破选择育种的局限,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
提出问题:
2.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你用什么方法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都去掉?将你的设想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教师检查、引导,学生做完后,请学生展示自己方案,生生、师生开展交流研讨,最后总结出两种方案。
提出问题:
3.上述两种方法在哪一个环节就已经实现了基因重组?
4.上述两种方法是否运用了“汰劣留良”的措施?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和点拨。
5.与选择育种比较,杂交育种有什么优点?
6.通过上述的讨论,请你用几个关键词表述杂交育种的概念。
教师引导,总结教材P99页的杂交育种的概念。
7.还有什么育种方法有可能缩短育种年限,使具有小麦的矮杆抗锈病的品种能更迅速在生产实践上得到应用?请作简要分析。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写出单倍体育种的遗传图解。………………………………【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