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09 06:49: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承上启下之篇,在前面三章学习个体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宏观﹑群体水平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即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来研究生命,不断丰富对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的认识。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为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二、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领悟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理解种群的概念,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正确操作,证实它们的科学有效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理解种群的概念,做演示实验说明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应用。

第二课时:说明种群的几个特征以及他们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

教学过程(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个体—→种群—→群落)

展示笑话

疯子和旁人的对话。

教师提出种群等于物种吗?

 

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件展示: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2 是不是任何同种个体都能称为一个种群?

3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是不是只有一个种群?

总结:种群的个体之间,不同的种群之间通过特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思考总结: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讨论回答

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转到宏观、群体水平上来

 

 

 

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引导学习

 

 

 

 

 

 

 

 

 

 

 

 

 

 

 

 

 

 

 

 

 

 

 

 

 

 

 

 

 

 

 

 

 

 

 

 

 

 

 

 

 

 

 

 

 

 

 

 

 

 

 

 

 

 

 

 

 

 

 

 

 

 

 

 

 

 

 

列出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讲解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

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m2的模拟草地。图中圆点代表一株含羞草,黑色三角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含羞草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简要说明取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     样方的数量

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③     样方的位置

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④     个体的统计

遵循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请学生用刚才学的样方法再重新估算一下含羞草的数量

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

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了?

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假设:M为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那么该调查区种群数量是多少怎么计算?

 

根据重捕法的原理,模拟捉放法:

模拟捉放法:(方法步骤)

1、从一袋子中取出50颗白棋,换上50颗黑棋(代表标志)然后将这袋棋子放入大盒子中,使两种棋子混合均匀。

2、闭上眼睛抓取棋子,每次从大盒子中随机抓取一颗棋子放入小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捉取棋子20颗。

3、数一下小杯中共有多少颗黑棋(a)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盒中的白棋总数:a/20=50/x

(x为盒中白棋的总数),则x=1000/a

5、重复测算3次,求平均值。

6、数白棋的总数。将大盒子中的棋子倒在桌上,数清共有多少颗白棋,将步骤5中测出的平均值与这个数字作比较看是否相近。

得出计算公式:M为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

根据公式计算例题:某地段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标记的为15只,那么该地段原有总鼠数是多少?

即:39X34/15=88只

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种群的概念:(一)、种群的概念:

1、两个要素:同种、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空间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

2、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随堂练习:

 

 

 

 

 

布置课后探究活动

 

 

 

学生各自采取方法估算

 

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听课思考

 

 

 

 

 

 

 

 

 

 

用样方法重新估算含羞草的数量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

 

 

 

 

 

 

 

 

 

学生代表参与活动,其他学生一边观看操作一边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计算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