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钠》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设计理念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生物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验中总结出结果,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生物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上述认识,结合高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能够从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体验和了解生物。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在新陈代谢基础上表现出的又一生命特征,也是继续学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本节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性的掌握。通过揭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弥补学生注重科学发现的结论,疏忽了解科学发现过程的不足,同时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从提供的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去分析、推测、探究问题,最终得到符合逻辑性的结论。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观点。
2、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上,我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植物向光性”实验现象引入,创设情境。同时将“胚芽鞘”这个概念单独提出,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铺好路。同时将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作用并在一节课中讲授,一方面,使学生对生长素相关知识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增加课堂容量,满足一中这个特殊群体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3、教学目标的确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能说出生长素合成的部位、运输的方向及化学本质;理解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和生长素的两重性。
b、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养创新精神;通过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单因子变量)对照实验的方法。
c、态度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唯物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和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植物向光性和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原则、步骤。
难点: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理;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与生长素的关系。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原则、步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先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议论、讨论,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科学家的看法(讨论部分是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要充分驾驭)。这样使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来进行思维,去体验科学实验的推理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了多媒体及自制教具辅助教学,目的在于加强直观性和生动性,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视频演示向光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板书: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生仔细观看视频,思考新问题与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学生畅所欲言,列举生活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际例子。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被激发,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环节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一、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学生利用实际例子,区分近似概念。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从实验的处理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进行实验设计,然后讨论和总结出有关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
教师提问:什么是“胚芽鞘”?学生认真观察动画和实验材料,从而对胚芽鞘留有感性和一定的理性认识。学生也期待自己动手培养出胚芽鞘。
设计意图:打破书本的局限,拓展新的视野,为研究向光性实验做知识预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实验1、对胚芽鞘单侧照光实验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实验,得出胚芽鞘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熟悉实验材料,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实验2、切掉胚芽鞘的尖端,单侧照光
教师提出本实验的处理方法,及实验应遵循什么原则?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合作相互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渗透给学生。
实验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纸帽套上;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用锡箔纸围上;单侧照光
教师递进式质疑。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后,再展开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问题-答案―问题”模式的互动,学生从中逐步得出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连环式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总结3个实验的结论,最后留有悬念。学生讨论,不一定能得出准确推论,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打破沙锅的意志品质和思维的整体性,辨证性。
(二)温特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置4个实验组的目的和作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总结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一般步骤。
(三)郭葛分离生长素实验
教师点明生长素概念和化学本质。学生识记吲哚乙酸等,感受最终实验成功的喜悦。